生态中国网 >  重点要闻 >  正文

九部门印发规划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

来源:国家发改委、上海证券报 时间:2021-12-23 09:07:52

字号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12月22日消息,根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并印发了《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是《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部署的9项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之一,与各重点领域相关专项规划作了充分衔接,是新时期优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推进相关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


规划主要涉及科技支撑、自然生态监测监管、森林草原保护、生态气象保障等四个重点领域,是推进其他各项重大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规划》在系统梳理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建设取得成就、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眼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生态治理能力的相关要求,立足尽快补齐相关领域的突出短板,着力提升重点领域生态保护支撑能力,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并明确了相关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到2025年,重要领域、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科技创新取得明显进展,服务于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科技保障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天空地”一体化自然生态监测监管网络基本建立,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重大工程建设监管能力显著提升,森林、草原、河湖、湿地、海洋、水资源、水土保持、荒漠化、石漠化、外来物种入侵等相关领域调查监测体系更加完善;重点区域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林草有害生物防治能力稳步提高,基层生态管护站点更加优化;气象服务生态保护和修复能力逐步增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基本满足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需求。重点支持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国家级科技支撑项目100项,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分别控制在0.9‰、2‰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8.2‰以下,人工增雨雪率提高到12%-15%。


到2035年,完成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国家级科技支撑项目200-300项,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分别控制在0.8‰、2‰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7.2‰左右,人工增雨雪率稳定在12%-15%,生态保护和修复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适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全国综合性生态监测监管和评价体系较为完备,生态保护管理设施装备水平和综合能力基本满足现代化需求,工程建设长效监管机制和保障服务体系高效有力,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


附规划全文:

《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pdf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