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2021中国绿色产业发展论坛”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承办,落基山研究所、海澜智云科技有限公司、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以“双碳目标驱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向企业界宣传和传递党中央、国务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落实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有关精神,将双碳目标对绿色低碳发展的驱动作用和企业的主动作为结合起来,全力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日益兴起,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积极追求发展方向,绿色增长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建立起门类齐全工业体系,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极大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工业快速发展,相伴而来的是资源能源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表示,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整体偏重,高耗能产业所占比重过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实现双碳目标首当其冲就是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加快产品结构和业务布局调整,优化供需关系;要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提升节能降碳能力;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强化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碳排放管理能力。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表示,能源低碳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核心内容,碳中和要向零碳能源供应系统过渡,电力系统需要超前实现零碳化。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存在诸多误区,需要认清技术的发展逻辑,找寻现实的发展路径。诸如,要将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转变为“先处理、再利用”;要将现代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结合,实现净零碳排放;使用微矿分离技术将煤炭在燃烧前分离,制成超净类液体燃料和土壤改良剂,将煤中可燃物和不可燃的远古矿物质分离,从源头上解决燃煤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要发展光伏与农业综合体,实现生态综合修复的光伏减碳;将储热技术用于峰谷电调节,配合屋顶光伏,提高能量综合利用效率;使用甲醇氢能进行分布式供电,替代柴油机和部分储能电池。
“碳达峰碳中和和低碳化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硬约束,这对我国合理谋划能源转型路径,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监事长潘跃龙表示,面对双碳目标,能源电力领域承担重要的使命。
他指出,我国能源利用占全部二氧化碳排放88%左右,电力行业排放约占能源行业排放41%,随着全社会电气化水平的提升,更多碳排放终端用户行业转移到电力,电力行业碳减排压力降持续加大,传统电力系统还不适应大规模清洁能源发展要求,氢能、储能等新业态属于起步阶段,在新能源核电特高压电力系统控制等方面还存在着核心卡脖子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使电力工业促进自身碳减排,支撑全社会碳减排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此外,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新能源开发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继续推进海上风能建设。建设跨省区通道的工程,发挥好大电网的基础平台作用,全面推进消费侧电力替代,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