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深度解读 >  正文

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两山”理论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1-06-25 16:41:28

字号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科学把握“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思想,是针对传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先发展后保护、只发展不保护现象提出来的。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是减贫富民的关键。不发展,就业和收入就上不去,广大贫困群体就更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就缺乏力度,社会稳定就可能出状况。但是,当发展带来的环境负担超出环境客观承载力和恢复能力时,就必须要通过调整发展方式来保障环境的安全和永续持久的发展。


  按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资本的角度,所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财富价值创造都可以看作是由物质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四类资本决定的。其中物质资本(厂房、机器、现金及运输工具等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矿产、森林、土地、水及大气等生态环境要素)是极其重要的两类资本。可以说,自然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物资资本使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


  现实中,这四大资本之间存在着动态的互补性和替代性。所谓互补性是指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财富价值创造中,四类资本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所谓替代性是指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财富价值创造中,不同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比如,先进的经济体制、社会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物质资本乃至人力资本的短缺,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财富价值创造;又如,丰富的人力资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不足,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财富价值创造。


  但是,这种替代又是有限度的。不同类别的资本替代限度可能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替代限度也会发生改变,任何一类资本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另外类别的资本。当一类资本的取得或增长长期以其他资本减值为代价时,不仅总资本的增长是难以实现的,而且这种资本增加也是不可持续的。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之间的这种关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强调的就是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当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矛盾时,宁可牺牲当下粗放的发展也要保护生态环境、优先解决人类代际公平问题。它强调了环境优先、永续发展优先的根本思想。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突出短板就是脱贫和污染防治。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能将生态和扶贫两个概念简单叠加,更不能将其视为割裂的两个部分,二者应该有机组合,成为有机统一体。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谋求发展、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国内贫困现象依然存在。按现有贫困标准,我国尚有551万的贫困群体以及500万贫困脆弱群体(包括200万已经脱贫尚存返贫风险群体以及300万处于贫困边缘存在落入贫困风险群体),而这些贫困群体以及贫困脆弱群体大多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如何摆脱贫困、实现小康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减贫和发展角度看,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发展;离开了发展,可持续就失去了意义,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在解决人类代际公平问题的同时,必须关注当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重视解决代内公平的问题,保护和发展两手都要硬。“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理念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减贫、生态环境保护与减少收入差距、实现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以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和平相处、处于有效替代的范围之内为前提,既强调生态保护,也强调发展、减少贫困。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理念,把守住发展和环保两条底线作为总纲,强调时刻绷紧生态环境保护这根弦,坚持生态文明先行,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当代代内公平问题的关键,努力保持适度较快的发展速度,不断缩小发展差距。


  可以说,“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理念,是边发展边保护思想的重要体现,强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统筹推进精准扶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加快推进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现实中,实现减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一个有效的路径就是处理好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的辩证统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是强调将这两个看似矛盾冲突的公平问题统一在一起一并解决,既实现代内公平又同时实现代际公平。在发展和减贫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倡导推动实施具有可持续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效果的新发展模式。可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既是当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减贫的必要条件,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从可持续发展理论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是强调各类资本特别是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之间存在着动态的互补性和替代性;强调保护和发展可以并行不悖,能够实现有机统一,实现保护就是发展,发展就是保护。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之间不是此消彼长的跷跷板,而是可以高低同步、同时解决的,解决的途径就在于“就是”二字,关键是要找到有效的“两山”转换途径。


  怎么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关键在于怎么吃。是饥不择食、暴殄天物,还是精打细算、细水长流,是简单粗暴还是科学合理,这需要在转换思维、创新机制方面狠下功夫。比如,通过空间置换、腾笼换鸟的方式,大力开展生态旅游。余村由卖石头转化为卖风景的做法就非常值得借鉴。


  如何保护,从根本上是一句老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绿水青山是很多贫困地区安家立命之本,没有了绿水青山,不要说金山银山,就是吃饭的饭碗都没了。可以说留住了绿水青山就是留住了生存的本钱,留住了希望。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既是理念又是举措,以空间换时间,切实防止走粗放增长老路、越过生态底线竭泽而渔。


  借助“互联网+”“生态+”,通过不断发展新业态,保持住“绿水青山”不变色,创造出无限的“绿色金山银山”。把生态产业化作为发展新动力和发展新出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富民强国的增长点。


  “两山”理论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强调既要坚持“赶”又要坚持“转”的思想方略,强调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须臾不能松劲的两件大事。


  “两山”理论的启示


  “两山”理论所蕴含的新发展理念既不同于单纯保护生态环境下的发展,更不同于不计生态代价、单纯资源开发式的发展。它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减贫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统一在一起,强调将资源资产—资本—财富有机统一在一起,通过有效转换实现资源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财富,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强调通过资源资产到资本再到财富,实现价值确认、实现、保值升值,进而实现发展目标。这有别于传统的单纯开发式发展中基于增量收益发展的做法,更加强调资产性收益,强调增量收益与存量收益并重发展。


  可以说,“两山”理论是“减贫富民强国、构筑美丽中国梦”的一种形象化表达,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一种形象化表达,也是当下治国理政核心理念的一种形象化表达。它所强调的是通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逐渐解决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难题的同时,找到一条减贫富民、通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与自然和谐,实现富民强国、美丽中国伟大梦想的新型现实道路。


  如何实现?根本方法就是要理解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真正找到一条减贫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不仅要通过发展形成造血机制,而且要通过科学发展形成好的造血机制,形成良性可持续的、造干净之血的机制。要勇于、善于、专于、精于使资源向资本和财富转换,打造切实可行的自然资源向资本和财富的生态转化机制。因地制宜将青山绿水转化为绿色的金山银山,实现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赢。只有将资源变为有效资本、干净资本,让资本创造出有效财富、干净财富,大力实施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才是减贫富民、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