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热点推荐 >  正文

关于“碳中和” 我们应该关注以及做些什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1-04-28 14:32:11

字号

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2021年重点任务,成为焦点议题。


微信图片_20210428143643.jpg



低碳、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就曾明确,“五年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8%”。


2020年9月,中央正式提出我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那么,资本市场落实“碳中和”目标以及如何理性看待“碳中和”长短期影响,上市公司、监管部门、投资者在其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值得深思。

影响之辩

众所周知,我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国,经济增速对能源的需求尚未达峰,电力供应能源结构调整难度大,脱碳技术仍待突破,地区与行业发展不均衡。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需要全新的低碳发展战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此过程中,上市公司商业模式的调整、核心技术的突破、经营业绩的兑现都要经受考验,且随时面临技术落后淘汰、竞争、政策等诸多不确定性与风险。


如电热气行业,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中枢,对占据主导的传统火电企业意味着亟需逐渐缩减装机比重、降低单位供电煤耗,而其原本就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还要加快突破减碳技术屏障,转型迫在眉睫。再如钢铁行业,本身就是制造业碳排放大户,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其必然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管控行业。同时,由于国内钢铁企业以长流程为主,平均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吨左右,以电炉钢为主的美国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则在1.2吨左右。相比之下,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路径与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缩短炼钢流程、改进炼钢工艺将成为摆在各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面前的必答题。


具体到碳中和实施对相关行业影响,可分解为前端能源替代、中端节能减排、后端循环利用和生态碳汇等多方面。传统能源企业需逐渐降低单位能耗,向清洁、可再生能源方面转型。高耗能制造业需通过兼并重组去产能、改进工艺流程,同时加强节能管理与减排设备的投入与应用。垃圾分类、废物资源化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碳捕捉、碳汇林种植产业的现实路径、运营模式也需逐步清晰、明确,并不断进行交叉验证。


其中,无论是工艺流程的改进还是节能环保的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构建并完善绿色金融体系,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一环。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资本市场对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科技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资本市场之助

至于资本市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可概括为两点:一是支持,二是引导。


近年,资本市场在支持绿色金融发展、促进钢铁电力等重点行业融资及做优做强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日前,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绿色金融和气候政策”高级别研讨会上就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金融可发挥“加速器”的作用。


证监会在2017年3月发布《中国证监会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于募集资金用途符合条件的公司债券,适用“专人对接、专项审核、即报即审”政策。深交所自2016年起着手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截至2020年年末,绿色债券存量共118只,总规模达594亿元。近期,深市首批碳中和专项债券已成功落地,合计金额25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城市电气化轨道交通、核电工程、绿色建筑减排等项目。2018年至2020年,深市股票市场先后支持运装机规模最大的核电开发商与运营商中国广核首发募集资金125.74亿元用于核电机组建设,支持富春环保、本钢板材、中信特钢等多家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重大资产重组等方式募集资金超百亿元,提高绿色生产效能。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相关支持政策及宣传推广工作力度持续增强,相信资本市场对碳中和的助力越来越明显。


除了融资支持外,资本市场的核心优势是信息披露,可以为实现企业自身“碳管理”和“碳约束”提供重要保障。证监会于2018年9月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重点强化了上市公司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方面的引领作用,确立了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等。证监会制定的定期报告格式准则与深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要求》及非金属建材等行业信息披露指引,明确规定上市公司需披露排污情况、降低能源消耗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深市10家电热气行业上市公司、5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在2019年度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及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分别占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21.7%和33.3%,其中华菱钢铁不仅较为详细的披露了碳排放总量、吨钢碳排放等数据,还披露了在降低碳排放方面采取的各项措施及成效,而中国广核、太阳能、闽东电力等新能源发电企业则披露了其清洁能源发电等效减排的二氧化碳量。


此外,据了解,监管层在督促和引导上市公司加强ESG信息披露的同时,针对碳排放的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横向不可比、难以量化等问题,还在着手研究细化ESG披露规则制度问题。


虽然碳中和是一个相对长期的目标任务,对不同上市公司影响也不一,但在二级市场层面还是出现了短期部分概念股波动情况。根据Wind统计,截至2021年4月23日,深市40只碳中和概念股年初以来股价平均涨幅28%,远超过同期深证成指的-0.8%,呈现了一定炒概念特征。其中,南网能源、顺控发展、长源电力分别上涨435.6%、419.0%、174.4%。


上市公司股价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公司可能的发展趋势,但是短期内“8倍股”“10倍股”等类似现象已严重超脱了基本逻辑,成为就炒作而炒作的短期套利行为。显然易见,缺少基本面支撑的高估值必然难以持久,不但对碳中和达标没有贡献,还不利于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战略实施,更不利于资本市场稳定健康运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碳中和目标从提出到真正落地实施见效,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更需要各方齐心合力去践行,去深刻的理解碳中和目标的意义、长短期影响、实现路径、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才能更加明晰认识通向碳中和道路上各方主体所扮演的具体角色。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