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花卉 >  正文

海南苏铁 千年万载树开花

来源:海南日报 时间:2021-01-22 12:12:50

字号

  酷似羽毛的叶子集生在茎的顶部,向四面八方伸展开来,宛若一把撑开的大伞。虽然属于裸子植物,但苏铁的植株外貌和现代的其他裸子植物并不一样。茎干坚硬如铁,四季浓绿,生长缓慢,因此即使数百年树龄,苏铁看起来依然青春永驻。

苏铁.jpg

开花的海南苏铁。 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植物界的活化石”


  就算在裸子植物繁盛的恐龙时代,苏铁也一度是植物界的主宰。这是一个古老的植物类群,在经历了最剧烈的动荡和变化,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也难逃一劫的时候,苏铁却顽强地存活下来,历经沧桑,被地质学家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性喜温暖,不耐严寒,苏铁苍劲质朴的外表下,却无限地渴求阳光。而热带的琼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为其生存繁衍、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野生的海南苏铁便以极强的观赏形态盘踞着这一方土地。


  海南苏铁主要的分布地位于五指山、黎母山、吊罗山、鹦哥岭等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00米至1000米的海南岛低山地雨林或稀树灌丛中,长约1米的羽状叶错落有致地生长在苍劲的树干顶端,同其他苏铁类植物一样,海南苏铁也有着大而艳丽的种子。


  海南.jpg

海南苏铁的花朵。


    “植物界的大熊猫”


  “植物界的活化石”这一称呼,揭示了苏铁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原始的一个类群之一。它对研究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种子植物区系、古气候变迁、植物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曾有植物类的科研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但凡有野生苏铁存在的地方,就有远古地貌的遗迹。”


  分布于苏铁叶表皮之上的气孔,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包含着植物所处外界环境的气候信息。历经漫长的地史时期,缓慢演化而来的苏铁类植物,其叶表皮和气孔特征常被作为古环境、古生态和古气候重建的代理指标。


  因此,苏铁类植物不仅是位列《世界野生植物濒危物种红皮书》的重点保护物种,同时苏铁属所有种在中国均被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海南苏铁还属于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


  由于受到来自农业种植、人工林、森林采伐等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海南苏铁的天然分布生境被蚕食,且严重破碎化。比起成年的植株,海南苏铁的幼树幼苗对光照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因此适当降低群落的郁闭度,对海南苏铁种群的发展是有利的。


  海南地热易开花


  苏铁类植物由根、茎、叶、种子组成,并没有真正形态上的“花”。人们口中所说的“铁树开花”,实际上是苏铁的大、小孢子叶球。


  密生淡黄色绒毛,仿佛一个大绒球一般的大孢子叶球就是雌球花,其内部包裹着许多橘红或红褐色鸽子卵状的种子,模样饱满壮观,雄球花则好似放大了倍数的“老玉米”,花瓣围着柱头一层层叠上去,又像是一座小巧玲珑的金色宝塔。


  事实上,苏铁开花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极为常见。苏铁的生长需要暖热湿润的环境,在北方偶见开花便会引来争相观赏,但海南苏铁由于气候环境适应其生长发育,10余年以上的植株甚至可以连年开花。


(海南日报记者 王迎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