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生态人物 >  正文

王天义 : 勇敢走出舒适区 激浪市场新蓝海

来源:深圳商报 时间:2021-01-19 09:21:55

字号

原标题:深圳商报专访中国光大环境董事会主席、总裁王天义  勇敢走出舒适区 激浪市场新蓝海


王天义.png

王天义。 光大环境供图


深圳.png

深圳商报专访中国光大环境董事会主席、总裁王天义。 深圳商报记者 谭彪 摄


      他曾经是教授,工作12年后成为烟台大学副校长;他曾经是官员,38岁任职济南市副市长;他还是知名书法家,人们以“根植传统,底蕴深厚”来评价他的隶书。当深圳商报记者采访他时,他是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00257-HK)党委书记、董事会主席、总裁。


     他是王天义,从清华大学本、硕、博毕业,履历耀眼。作为中国最大环境企业的掌舵人,他连续3年被国际权威机构评选为“亚洲最佳CEO”。他最新获得的一项荣誉是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生态环境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青团中央、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等6家单位于2020年12月联合颁发的“2018-201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这是中国政府在生态环保领域设立的最高奖项之一。


     光大环境是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骨干企业,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和香港两地。现在,光大环境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环境企业,过去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首;光大环境也是全球最大的垃圾发电投资运营商,全球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取得专利数最多的企业。光大环境连续4年被国际权威机构评选为亚洲最受尊崇企业;2020年还被香港董事学会评选为“香港十大企业管治最佳上市公司”。


     光大环境的光环还有很多。不过,在2020年年底的一次论坛上,王天义却发出这样的感慨:“处在舒适区里的光大环境已经感到有点不舒适了!”光大环境有哪些“舒适区”?哪些因素为光大环境造就了“舒适区”?为什么现在光大环境感觉到“有点不舒适”?光大环境需要如何走出“舒适区”?


     近日,深圳商报总编辑丁时照带领采访团队专访了中国光大环境(集团)王天义。


光大环境17年做到“两个最大”和“两个最佳”


     深圳商报:大众对于光大环境集团这个名称还有点陌生。香港上市的光大国际2020年9月正式更名为光大环境,更名发布仪式上月底在北京举行,到现在还不到一个月。我们想知道,更名是出于什么考虑?


     王天义:光大环境过去叫光大国际。带“国际”两个字的企业多数做投资和贸易,不大容易让人想到环保。前段时间我们在北京开了更名发布会,更名的目的就是要让光大环境无歧义地融入中国和全球环境企业大家庭,我们要做到一目了然、名副其实。


     更名还有更深层次的意图,我们希望通过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这一新名字,进一步提升光大环境的品牌价值,进一步坚定聚焦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实现打造全球领先生态环境集团的奋斗目标。


     深圳商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环境保护,特别提到“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他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著名论断,今天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但环保产业的投资巨大、回报周期也长,很多人都认为环保很难做。光大环境不仅专注于环保产业,还依靠环保赚到了钱,是吗?


     王天义:光大环境2003年正式转型环保产业。我们几乎是从零起步,经过17年的奋力拼搏,做到了“两个最大”,即中国最大的环境企业,全球最大的垃圾发电投资运营商;成就了“两个最佳”,即连续四年被评选为亚洲最受尊崇企业,去年被评为“香港十大企业管治最佳上市公司”。


     作为央企和环保企业,我们自觉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在绿色事业中成就了金色品牌。我们在行业内实现了5个率先:率先在国内执行欧盟2010排放标准;率先推行排放数据与项目当地环保部门在线联网;率先对外披露所有运营垃圾发电项目小时均值排放指标;率先实行公众开放活动,主动接受公众及社会监督;率先以公司整体名义向公众开放,目前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访客超过100万人次,已经成为中国开放时间最早、开放规模最大、开放项目最多、开放效果最好的环保企业。


     作为上市公司,我们为投资者创造了更好的价值回报。我们的长期大股东中很多都是国际上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这些投资者遍布全球,他们投的是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概念,同时希望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你刚刚提到赚钱的问题,我想说,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一定要赚钱。不赚钱,股东不买你的股票,你就失去了上市的价值,你也失去了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


凭借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好投资价值


     深圳商报:光大环境凭环保赚钱,有什么秘诀?


     王天义:光大环境为什么赚钱?我认为有这样3个原因:


     第一,环保产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家加强环境保护的同时,释放出一个空前巨大的环保市场。过去这几年,每年都有万亿级的投资规模。


     第二,我们有一个比较成熟的商务模式——PPP模式。PPP是“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首字母的缩写,是指政府与企业在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合作。这种政企合作,能够锁定二三十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取得稳定合理的投资回报。


     第三,光大环境具有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做环保要有综合实力,包括投资能力、建设能力、运营能力、科技研发能力等。垃圾发电厂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一般的中小企业不会去做,而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投了800多亿元,建成了上百座垃圾发电厂。我们还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光大环境是全球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取得专利数最多的企业,我们生产享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核心装备——垃圾焚烧炉。


     所以,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再加上巨大的市场和成熟的商业模式,是我们能够创造更好投资价值的秘诀。光大环境在环境、资源和能源三大领域都有布局,国内业务遍及23个省(市)、190多个城市、400多个项目,海外业务也布局到德国、波兰、越南等市场。2020年上半年,在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光大环境的综合收益超过了180亿港元。下半年经营状况更好于上半年。


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为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


     深圳商报:2020年,疫情对许多行业影响都很大,但是光大环境2020年似乎没有受到影响,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王天义:疫情来袭,我们也始料不及。光大环境有14000多名员工,但最终我们实现了厂区零感染和无伤亡,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不仅如此,我们为疫情防控也作出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第一个贡献,是我们确保所有的环保项目,特别是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水处理厂全天候不停产。我们的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危废处理等业务正常运转,惠及上亿人,为民众的健康生活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赢得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


     第二,我们在疫情期间非常安全、非常专业地处理了大量医疗废弃物和废弃口罩。这些有传染风险的废弃物经过高温消毒等特殊处理后,被投入到千度高温的垃圾焚烧炉进行协同处置,既安全又高效。所以上级称赞说,光大环境2020年打了一系列漂亮的保卫战。


人有舒适区,企业也有舒适区


     深圳商报:一个企业领导人应该有忧患意识。您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表达过一个意思,光大环境现在还在“舒适区”当中,但已经感觉到“不舒适”了。您说的光大环境的“舒适区”是指什么?


     王天义:“舒适区”(Comfort zone)是哈佛大学两位心理学教授于1908年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而哈佛大学TalBen Shahar教授在其颇受欢迎的系列幸福课中提出的核心观点就是讲人只有走出舒适区,才能改变和成就自己。他的观点带给我很多思考,我想人有舒适区,企业是不是也有舒适区呢?


     我认为,光大环境现在就处于舒适区内。比如说,我们既是央企又是外企这种复合身份,可以使我们在面对市场和面对政府时灵活转换身份,所以很“舒适”;搞重资产投资,我们有很强的低成本融资能力,这也让人很“舒适”;我们在全国落实了400多个项目,几乎都是PPP政企合作的模式,也让我们很“舒适”;垃圾发电业务,我们已经成为世界老大,很“舒适”;再比如,国内市场,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感到很“舒适”……这些都是我们的舒适区。


     但是,现在身处舒适区的我们已经感觉有点“不舒适”了。


舒适感不是成就感,不舒适感一定是危机感


     深圳商报:您觉得“不舒适”的原因是什么?


     王天义:比如说,刚才讲的两种身份,有时候是左右逢源,但也可能左右碰壁。央企讲责任和实力,外企讲效率和活力,二者并不是天然兼容的。


     还有,我们属于重资产,重资产的投资会带来负债水平快速上升。所以,资产不是越重越好。


     再次,PPP模式有非常好的地方,但回报也是受限的。二三十年长期稳定的合作,同时意味着短期内无法收获较高的回报。


     再比如说,我们的垃圾焚烧项目规模在全国最大,但是这些项目也受到“国补退坡”的困扰。


     这个世界,凡是让你变好的事,过程都会很不舒服。舒适感不是成就感,不舒适感一定是危机感。真正的成就感是什么?是当你感觉到不舒适的时候,勇敢走出舒适区。光大环境必须挑战自我,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舒适区,才有真正的成就感。只是这种舒适区和成就感不可能长久驻留,所以走出舒适区永远在路上。


融合两种身份两个市场,做到轻重并举


     深圳商报:光大环境将如何走出舒适区?


     王天义:针对前面讲的不舒适感和“走出舒适区”,我提出:第一,要融合好两种身份,即央企和外企的身份。央企强调责任和使命,外企强调效率和活力,我们需要把活力、效率、使命、责任几个方面结合好。第二,要拓展好国内和海外两个市场,特别是海外市场,结合绿色“一带一路”,实施“两域”战略,即聚焦垃圾发电领域,以及东南亚、中东欧两大区域。第三,投资上要把轻重资产平衡好,举重若轻,举轻若重,轻重并举。第四,要处理好“政品”和“民品”的关系。“政品”这个词是我提出的,即公共产品。我们过去做了很多PPP项目,都是跟政府合作,为政府提供“政品”。光大环境1000多亿元的总投资,大多是“政品”。但是“政品”市场是一个小众市场,“政品”的市场空间是有限的。作为中国最大的环境企业,光大环境有能力、有责任,尝试做面向千家万户的环保类“民品”。


开发民品提升品牌价值,让光大环境家喻户晓


     深圳商报:光大环境做民品将会在哪些领域发力,有什么目标?


     王天义:当然,我们做的还是环保领域的民品。比如说,我们现在已经推出光大环境系列净水器,我们的团队几个月就把产品拿出来,现在已经投放市场,效果不错。为什么?因为我们有技术储备、人才储备、制造能力,我们有把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成饮用水的能力,就肯定有把自来水处理成更健康纯净饮用水的能力。


     我们研发的空气净化器很快也要推出。我们有能力把垃圾发电厂的烟气处理到可以忽略不计,我们研发空气净化器也有技术优势。空气净化器做到什么效果呢?大家向往“空山新雨后”天气的清新与舒服,我们就想让消费者体会到那种清新感。


     光大环境一定要勇敢地进入到民品领域,以此持续激发我们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发展能力,推动实现战略转型。我相信凭我们团队的拼劲,我们的资金优势和我们的技术储备,我们有信心做出颇具竞争优势的好产品。同时我们正在补民品市场拓展这一课。我相信,民品的开发可以帮助光大环境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我们的民品可以走进千家万户,“光大环境”这个品牌也能家喻户晓。


实业不是“玩”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深圳商报:光大环境一直专注实业。刚刚听您说到做民品的梦想,感觉您在做实业方面倾注了满腔热情。目前,国内有不少做实业的企业家都面临困难和压力,你对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王天义:这个话题挺复杂,也挺沉重。实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没有实业支撑的经济,就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香港是一个特例,不可复制,全世界有几个香港?而且香港过度金融化、实业过度弱化的问题正在制约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实业,从政府的角度说,需要在产业政策引导、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有前瞻性、持续性的安排,不可急功近利,不可叶公好龙,当然还要基于区域或城市禀赋,量力而行,不可好大喜功。发展实业,政府要甘做“助推器”,为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主体作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不可越俎代庖。


     从企业家的角度说,要把一个实体企业和产业做好,绝非易事,需要持续发力、需要诸力协同,特别要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光大环境已经建成布局香港、深圳、南京、青岛的“一院四城”科技创新研发体系,我们在香港科技园设立了中国光大绿色技术创新研究院,也在深圳南山智园建立了绿色技术创新研究院。


     实业是靠什么支撑?靠技术创新加市场开拓。而这都需要人才的支撑,唯有科技创新人才加市场创新人才源源不断涌进,实业企业的发展就大有希望。


     人各有志,有人愿意“玩”金融或者房地产当然无可厚非。“玩”,需要技巧、聪明、运气,剑走偏锋,剑走轻灵。但实业不能“玩”,而是要“做”,甚至不是巧做而是苦做,沉下去,老老实实地去做。做实业要有定力、要有坚守,还要耐得住寂寞。


书法有两个境界,一是悦己,一是悦人


     深圳商报:最后想跟您聊一个轻松的话题。您还是一名书法家,网上对您的隶书评价很高。我想知道的是,您现在还能找到时间来创作吗?书法对您的本职工作有什么影响?


     王天义:百度词条对我的介绍说到3个身份,一个是光大环境总裁,一个是教授,一个是书法家,这3个身份我都很看重,我希望能把它们平衡好。


     光大环境总裁,这是我现在的职务。


     教授,是我过去的职业。我在大学教了12年书,评了教授、当了副校长才离开大学。我现在还是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共同主任,我有很浓的校园情结,有机会我还愿意回到大学去做教授。


     书法是我的业余爱好。在中国文化史上,书法的地位非常高。艺术家不仅将琴棋书画看作把握人生的艺术技能,更是把这些看作有限生命诗意生存中的妙境。古代文人从不为写书法而写书法,而是自然流露,传世名作是自然写出来的而不是刻意创作出来的。我尤爱隶书的典雅、华美、庄重、整饬。我的隶书师承刘炳森先生,刘先生笔下的隶书,字形方正,结体优美,章法严谨,个性极强。他的书法和品行,深深地影响了我。一个人的书法能达到的水准,首先取决于你的艺术天赋,其次是审美境界,最后才是勤学苦练。书法有两个境界,低层次的是悦己,高层次的是悦人。悦己比较容易,关起门来挥毫泼墨,自我欣赏、身心愉悦就够了;悦人就比较难,需要真功夫。我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达到悦人的境界。


     书法与工作并不矛盾,很多企业家也是书法家。我觉得书法与工作可以相得益彰,写字需要姿态端正、全神贯注、凝神静气,做企业也是如此。书法给我的一个重要领悟就是,书法追求自然又追求完美,但永远达不到自然和完美,做企业何尝不是如此呢?


深圳商报记者 丁时照 蒋荣耀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