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林业 >  正文

青青杨柳树 事关人类兴

来源:《中国林业》杂志2008年第11A期 时间:2009-08-05 00:00:00

字号

北京举办国际杨树大会,创下历史之最

23届国际杨树大会1027~30日在北京召开。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亚洲3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专家汇聚京城,用4天时间聚焦“杨树、柳树与人类生存”的奥秘。

国际杨树大会主席比索菲先生说,本届盛会创下了三个历史之最:参会专家的人数最多;科学贡献最大;学术水平最高。

20年前,中国曾承办过这一会议,参会专家不过百人,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杨树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本次大会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林学会、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林科院主办。国际杨树委员会的高级官员们称,中国在与印度等国竞争200823届国际杨树大会的举办权时,中国杨树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院士出色的讲演和中国在杨树研究中取得的成就,给各国专家们留下深刻印象,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今天,当看到中国如此认真负责地履行诺言,他们认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本届大会关注的热点是:杨柳工业在造林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杨柳对生态环境的修复,生物质能源及碳截存减缓气候变化的应用现状和成果,杨树育种、生物技术与林业健康的发展。大会除主报告外,还设有育种、栽植、工业及应用、病虫害与森林健康、生物技术、生物质能源等分会,全方位交流杨柳树研究的最新进展。

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杨树从业人员提交了249篇论文,内容涉及杨树基因工程与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杨树栽培、经营管理、木材加工、杨树生态环境保护和多资源利用等各个层面,代表了世界杨树领域的最高水平。

大会选举尹伟伦院士为执行主席。他说,国际杨树委员会是国际粮农组织下属的团体,致力于促进杨柳科家族成员(包括杨树和柳树)的栽培、保存和利用。国际杨树委员会由1947年成立时的9个成员国,发展到目前为止共有37个成员国。1980年,中国加入了国际杨树大家庭。

杨树人工种植面积,中国居世界首位

杨树和柳树是全球性短轮伐周期快速生长的主要树种,在解决耕地减少、沙漠化防治、工业原材料供应特别是城市地区原材料的提供、再生和有效利用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杨树和柳树为林业产品提供木材和纤维,同时也是重要的生物质能源材料。

尹伟伦院士称,中国是杨树种植面积最多的国家,中国杨树人工林总面积为700多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中国还是天然杨树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杨树天然林总面积300多万公顷。杨树总蓄积量为42596.5万立方米。

近年来,中国的杨树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木材工业、纤维与纸浆造纸、生态环境改善、复合农林业发展、生物质能源与生物技术应用都取得巨大成就。黄河及长江流域大面积的杨树和柳树人工林每年可生产数百万吨木材,纤维、纸浆和林产品。在中国,杨树对抑制耕地减少和防治沙漠化也发挥着巨大作用。

在我国木材加工利用的原料由天然林向人工林木材为主转变的大背景下,杨树人工林木材已经成为木材加工利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在人造板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年产人造板总量已达7000多万立方米,其中以杨树木材参与制造的产量超过一半以上。

中国杨树研究新成果,令世界瞩目

中国不仅仅在杨树种植面积上世界第一,在杨树科研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

据悉,杨属在2000年被中国列入了第二批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后,全国已有35个杨属新品种被授予了植物新品种权。

2002年以来,经权威机构审定,有28个杨树品种进入林木良种名录,在适宜种植的地区推广后,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速生性突出、造林成活率高的欧美107杨、欧美108杨,速生、抗性强的丹红杨、创新杨1号等都表现出良好的性状,通过了国家成果鉴定。

目前,我国杨树的大批良种无性系主要栽培在东北地区、华北平原及渤海沿岸区黄淮平原区、江淮平原区和黄土高原区,成为这些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

近年来,在杨树育种(应用传统和现代生物技术)、栽培、病虫害防治、木材工业、纤维与纸浆造纸、生态环境改善、复合农林业发展、生物质能源与生物技术应用都取得巨大成就。黄河及长江流域大面积的杨树和柳树人工林每年可生产数百万吨木材,纤维、纸浆和林产品。在中国,杨树对抑制耕地减少和防治沙漠化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杨树苗木培育技术研究中,我国取得了可喜成绩。科研人员深入研究杨树人工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提高了种植杨树的成活率,促进了杨树的健康生长。系统地研究了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体系的结构和高效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的体系。

一半国产人造板,含有杨树木材

在我国木材加工利用的原料由天然林向人工林木材为主转变的大背景下,杨树人工林木材已经成为木材加工利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在人造板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尹伟伦院士提供的最新数据是:全国年产人造板总量已达7000多万立方米,其中以杨树木材参与制造的产量超过一半以上。

为了使杨树在木材加工利用中饰演重要的角色,我国科研人员在杨树木材性质、木材干燥、人造板制造、杨树高得率制浆生产技术等方面加紧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林科院对杨树木材解剖性质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对杨树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也取得了成果;东北林业大学对小青黑杨受病虫害影响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杨树烂皮病和杨树冰核细菌性溃疡病对小青黑杨化学成分的影响非常显著;湖南林科院研究了其生长与材性性状的遗传变异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南京林业大学对7个杨树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素含量进行了系统研究;湖南林科院对生长量达中等以上水平的19个新、老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纤维素含量、纤维形态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

我国是杨木加工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林业科研人员对杨木干燥特性、干燥方法及其工艺开展了许多研究,加工利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诞生,促进了中国杨木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产品开发中,科研人员利用杨木胶合板生产工艺制成了高强度高耐磨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结构和非结构用杨木单板层积材;以杨木单板为原料,制成重组装饰材,目前已用于家具生产和装饰装修;以喷蒸平压机为核心技术,形成了厚型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以连续辊压机为核心技术,形成了薄型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在全国建成了10个推广示范厂。经过长期攻关,研制了国产化的定向结构板生产线,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

杨树木材是一种较为适宜的制浆造纸原料。我国大部分企业都采用杨木高得率制浆工艺生产纸浆。岳阳纸业建成了最环保、最清洁的世界第一条工业化制浆生产线,带动了国内高得率制浆工艺技术的发展。目前,多家造纸企业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以速生杨木为原料的大型制浆造纸生产线,年产量达200万吨。

中国林科院林化所系统研究了速生杨等树种木材的制浆适应性、高得率制浆工艺技术、漂白工艺及相关废水处理技术等,对林业系统发展高得率浆生产在技术上进行了准备。在杨木纸浆抗返色机理和抑制返色技术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高浓度废水有效处理技术的研发,取得了良好的中试成果。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