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人人都爱山林”
——记林芝市波密县古乡巴卡村护林员尼玛次仁
“大家都到了,那就出发巡山吧。干燥的冬天是火情的高发期,所以大家都要仔细巡逻。”林芝市波密县古乡巴卡村护林员尼玛次仁说。12月的一天,寒风刺骨,尼玛次仁和本村的两个同伴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在村口集合,一起去巡山。 这一天,他们需要巡逻的是帕隆藏布江以南,从草湖到水龙沟属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部分森林。这片山林的总面积有8万余亩。 尼玛次仁身着橘黄色监护员制服,背着紫色布袋。里面装着一壶酥油茶、一些馒头和面饼、一罐腌菜和煮熟了的藏香猪肉,这些是他们的午餐。 两个同伴身穿绿色护林员制服,背着水袋。如果是旱季防火期,他们还得背上几十公斤的水,以便在遭遇小规模火情时,及时扑灭。 整个巡山路线,直线距离20余公里,来回需要一天的时间。通往巡山起点的路大部分是土路,湿滑泥泞。 山林寂静,鸟鸣悦耳,空气带着泥土的气息以及来自植物的水汽和香味,扑鼻沁心。 一路上,他们清理枯木和腐枝,以防起风时摩擦起火;查看林木是否有病虫侵害、是否有人偷猎野生动物、盗伐树木;查问陌生的路人是否看到火情等。 巡山期间,护林员们很少大声说话,既是敬畏山林,也是防止雪崩和惊扰野生动物。 随着进山游览的人越来越多,巡山过程中他们要清理大量的“白色垃圾”。不到半天时间,他们已经捡了两大编织袋的垃圾。 “这里,人人都爱山林。”尼玛次仁说。 “波密人很早以前是依靠狩猎为生的。”尼玛次仁说,在他的印象中,他小时候还见过村民打猎。那时候,很多人家里都还留有祖上传下来的猎枪。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改变了村民们传统的营生方式。“后来慢慢地就没人打猎了。” “以前野生动物很怕人,现在,熊有时候还会进村偷吃村民家养的猪。” “猴子到处都是,还有野牛,还有很多其他的动物。” “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护林员。”尼玛次仁说。几十年间,他见证了巴卡村从家家户户都有一把猎枪,到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护林员的变迁。 林芝市拥有全国最大的原始森林区,森林覆盖率达53.6%。为了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近年来,林芝市持续加强生态岗位建设,扩大护林员队伍规模,吸收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加入,营造全民护林的局面。目前林芝全市有专职护林防火员421人,兼职和季节性护林员4.5万余人,另外还成立了325支乡村级森林防火队伍。 如今的巴卡村共有26户人家,像尼玛次仁这样的护林员还有25人。 “每天按时巡山是我的工作,能够守护这片森林,我感到特别开心。”尼玛次仁高兴地对记者说。(记者 张猛 王珊 史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