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方法,引领钢铁行业的烟气治理工作,这是唯一且正确的方向。”近日,中晶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晶环境)董事长童裳慧对《世界金属导报》记者表示。钢铁企业怎样才能少走或不走弯路,解决当前烟气治理疑难问题?“治理烟气的技术很多,但只有走循环经济治理的道路,才能将钢铁烟气治理由被动式需求转变为主动式需求,让环保项目不仅仅只有投入,还要有产出,一味靠钢铁企业单方面的投入肯定不能持久,有经济收益的事才能持续做下去。”童裳慧坚定地说。
中晶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童裳慧 一、循环经济理念破解烟气治理顽疾 “生产流程中产生的物质不循环利用起来就一定会变成一种新的污染物,这种污染危害可能是今天爆发,也可能很久以后爆发,但受苦的还是当地民众。”童裳慧为此深感焦虑。实际上,发展循环型经济已经成为国际共识。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循环经济思想后,对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推进。2005年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2008年颁布《循环经济促进法》,2012年发布 《“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7年发布《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循环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就钢铁行业烟气治理来说,童裳慧认为现在一些企业还过于乐观,比如采用配套SCR的脱硫脱硝方案在当前是可以实现达标排放的,但这些方案也带来两个重大的二次污染问题:一是气凝胶问题,比如三氧化硫气溶胶、氨逃逸形成的氨气溶胶,国际国内专家学者经过长时间研究认为,气凝胶与雾霾有密切关系;二是催化剂问题,现有系统中使用的催化剂两三年后变成危废,这些废旧的催化剂如何处置?要知道真正能再生的催化剂占比非常少,大部分催化剂还得填埋,填埋造成二次污染如何解决?再生费用、处置费用无疑又增加了企业脱硫脱硝的成本,企业是否承受得起?这些新产生的矛盾与问题都一定程度地与循环经济理念和环境治理目标相违背,迫切需要很好地解决。 童裳慧担忧,如果烟气治理过程中不关注这些问题,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降低中远期环境风险,等到二次污染日积月累到必须解决的那天,问题爆发的严重性与危害性可能将甚于前些年出现的“有毒水稻、有毒蔬菜、有毒鱼虾”等重金属污染事件。上述问题不解决好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给政府造成公信力的下降,其负面影响将十分巨大。 童裳慧说,中晶环境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引下,在对烟气治理问题的焦虑中,产生一种使命感,在不断思考如何基于中国环境污染状况、能源使用情况、资源拥有情况,结合钢铁企业的现状,解决钢铁行业的烟气治理难题,实现既为企业省钱、又绝不给企业添乱的目标。 二、资源化实现烟气治理的伟大转变 “用循环经济理念治理烟气、水、固废等,一定要资源化。” 童裳慧说,资源化将实现 “环境治理项目可以当成利润中心来经营,而不是成本中心”的美好愿望。 童裳慧分析,有三个特征迫使钢铁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某项烟气治理技术和装备的长期成本。一是钢铁行业盈亏状况变化莫测,稳定的长期低成本预期和控制更有利于抵御市场风险;二是烟气治理与生产紧密相关,改扩建的时间成本和产量损失成本大;三是随着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入贯彻落实,尤其是区域性环境容量超标带来的环保指标要求提升,许多钢铁企业最初烟气治理技术路线选择将带来巨大的更替成本。 “不同类别的烟气治理技术,在成本和二次污染这两个关键点上有根本性差异。” 童裳慧认为:“一项好的烟气治理技术,越用越便宜,越用成本越低。通过五年左右的发展,成本应该接近于零。”中晶环境这些年努力要做到的、目前基本实现的目标,就是要使FOSS®烟气、废水、固体废物一体化协同治理技术,这一中国原创技术的使用成本接近于企业家的心理价位,做中国“先进性、前瞻性、经济性”烟气治理技术的代表。 童裳慧说,降成本有两个渠道,一是技术降成本,二是副产物资源化。固废到产品的伟大转变就是资源化,大部分引进技术存在瓶颈,大都将烟气治理产生的固废作为废弃物处理掉,但FOSS®技术依靠资源化已经很好地实现了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双降,该技术的建设成本比其它技术低30%以上,年运营成本低于活性炭法的40%以上,低于其它工艺技术20%以上。利用钢铁行业烟气治理副产物结合水渣、钢渣生产新型胶凝材料是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课题,中晶环境作为课题承担人,探索出了一条基于硅硫酸盐体系的新型建材生产工艺,能够将脱硫脱硝副产物很好地实现资源化,目前已经在全国建成四个生产基地,年生产装配式建筑用高等级建材6000万平方米,年消纳脱硫脱硝副产物200万吨,同步消化钢厂水渣、钢渣400万吨。 目前四个建材基地运营大部份是中晶跟业主单位联合建设、共同运营的,但从2019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业主选择自主建设、自主运营,为什么?童裳慧说,业主都特别聪明,见到回头钱了,就都选择利益最大化的方法了,显然,自主建设、自主运营,业主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另外,从2019年开始,FOSS®工艺产生的脱硫脱硝副产物作为主材,可以直接跟超细粉混配,销售给水泥厂、搅拌站,无疑又给FOSS®这一种循环经济型的烟气治理技术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 另据了解,FOSS® 6+1是集脱硫脱硝、除尘、晶粉(胶凝材料)生产等为一体的产业园。在产业园建设建材厂,通过两个途径把钢铁行业固废包括烟气处理副产物都资源化。一个途径是做各种各样的板材、砖等,另一个途径是产晶粉,替代传统水泥。“中晶环境二代晶粉各方面性能跟传统水泥一样”,童裳慧说。我国目前每年水泥产量超过30亿吨,需要的传统原材料量十分巨大,而且带来的环境容量承载压力也十分巨大,每生产一吨水泥熟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近475千克。要是钢铁行业把所有水渣、钢渣、除尘灰、脱硫脱硝的副产物等混配起来,替代部分水泥熟料,对环境、经济的贡献都将十分巨大。 三、技术进步是烟气治理的根本推动力 “我们最大的痛点,就是整个行业都在将就技术,而不是技术成就我们的钢铁行业。” 童裳慧解释到,近些年钢铁行业的烟气治理都是政策推着市场走、市场推着技术走,大多非原创技术与客户真实的市场需求不能完全匹配,目前绝大多数技术都是国外引进,极少见到自主研发技术。 事实上,只有新技术才会推动烟气治理水平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着力于自有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是加强我国烟气治理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突出抓好科技进步与创新, 切实解决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难题”。 童裳慧认为,我国烟气治理技术从原来的湿式钙法、镁法,到CFB+SCR、SDA+SCR,再到活性炭法,原创极少。引进的技术有许多水土不服的地方,导致前些年我国烟气治理都是需求方去适应现存技术,而不是根据我们国家现实的资源与能源情况来量身定制合适的方案。随着排放指标的不断提升,许多烟气治理技术和装备生命力极为短暂,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浪费。 事实上,烟气治理的对象不单是硫、氮氧化物、粉尘等,还有二噁英、汞、氟等,有没有合适的技术可以不推倒重建、不瞎折腾,就实现“六项污染物全脱”?“我认为现在确实没有,但是不是应该去做?去加大研发投入?” 童裳慧说,中晶环境一直在努力, 中晶环境先是发挥国内硫酸镁资源,用八年时间,不仅把烟气治理的镁法走通,实现硫、氮氧化物永久固化,而且把副产物硫酸镁、硝酸镁等产业化,做基于硫酸盐的建筑材料。2013年开始,中晶环境又开始研发没有三氧化硫逃逸、氨逃逸等造成二次污染的新技术,破解当时烟气处理技术的重大瓶颈问题,2017年成功中试,并很快应用于实际工业项目,就是我们的FOSS®(福斯)一体化协同治理技术。 “烟气治理技术的选择,要把握三个标准”, 童裳慧建议钢铁企业,一是安全达标,100%同步运营;二是少花钱,建设、运营成本低;三是不折腾,这一点非常重要。“中晶环境敢于承诺负责承建项目十年内所有排放指标的提升,让钢铁企业在烟气治理方面不用操心,不用瞎折腾”,他补充说,“不创造价值,不把成本降到客户能接受的目标值,中晶环境的存在就没有价值”。 “我们要求自己按最高、最严的排放标准来建设、运营每一个烟气治理项目,这是对工业企业最大程度的保护,也是对自然最大的尊重,中晶环境十几年来始终坚持用循环经济法治污的理念, SO2、NOx、粉尘、固废、废水经FOSS®(福斯)一体化协同治理技术处理后,生成价值较高的晶粉材料,对中晶环境所服务的企业、城市来说,烟气治理不再是业主的包袱,而是业主发展的新机遇。”童裳慧补充说。 在他坚毅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一条通向美好生活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