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有赏花的习俗,每当春暖花开时节,城里的男男女女就“争先出城探春”,结伴赏花。《东京梦华录》就记载了当时园圃之多和花开之盛。 司马光在洛阳曾建“独乐园”,苏轼写诗作了描述:“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花香袭杖履,竹色侵盏 ”,形象地写出了独乐园的朴野之趣。大诗人陆游宦游入蜀,花开时节四处游园赏花,“看花南陌复东阡,晓露初干日正妍。走马碧鸡坊里去,市人唤作海棠颠。”表现了诗人悠然闲适、尽情享受春光的喜悦之情。 诗人们游园赏花,并不全是赞美,也有讽刺。“名园虽自属侯家,任客闲游到日斜。富贵位高无暇出,主人空看折来花。”侯家坐拥名园,却无暇游赏,只看折下的花。富贵使他们无从接近大自然,也就失去了造化赐予人类的美的享受。诗人穆修巧借游园给了占有园林之胜的贵侯们以辛辣的讽刺。 宋人在典礼、宴庆、佳节、出游时有簪花的习俗。簪花又称插花、戴花,本是重阳登高习俗,“帘前柳絮惊春晚,头上花枝奈老何”,写的是苏轼在杭州赏花插花的情景,发出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黄庭坚的词中也有“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的句子。 赏花、簪花的习俗促进了鲜花贸易,书载洛阳、扬州、成都等都有花市。汴京、临安等还有沿街叫卖的花贩。如方岳的《湖上》:“今岁春风特地寒,百花无赖已摧残。马滕晓雨如尘细,处处筠篮卖牡丹。”
作者: 崔嵘 编辑: 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