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7月21日报道 山东蓬莱又称蓬壶,与方丈、瀛洲一起,是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
人间仙境、八仙过海,说的都是蓬莱。
蓬莱有山有海、有神话有人文,待到慕名赶来,你才能理解蓬莱之美远不止这么简单。
蓬莱务林人得意地问:“山上一棵树没有,河里一点水没有,到处都是垃圾,能叫人间仙境?”蓬莱市委书记刘炳国一语破天机:“蓬莱如仙境,绿化最重要。”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7年间,全市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4.3亿元,完成造林7.5万亩,其中6.5万亩是难度极大的荒山造林。7年时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13.5个百分点,已达42%。
看到蓬莱以大绿化改善大环境的报告,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当即批示:“蓬莱的做法很好!”
■规划先行 绿色蓬莱强化惠民增收
蓬莱绿化有整体思路,背后是科研院所在支撑。
全市每座山、每条路、每段河道和海岸绿化都有规划设计,设计单位是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和清华大学等,规格足够高。
蓬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生态建设的意见》,不仅有详细规划,更有任务分解。
蓬莱市林业局局长张居强说,全市绿化有荒山造林、生态绿带、城市绿地、经济林果四大主题,以路、河林网为纽带,以生态村镇为节点,以山滩造林为空间。这是个大绿化的新格局。
全市被划分为北部生态控制、中部生态建设、南部生态旅游三大板块。北部沿海构建生态防护林体系,中部丘陵营造生态防护经济林,南部山区打造生态旅游林业体系。
在蓬莱城乡,沿山、沿河、沿路、沿海、绕城、环村绿化各有重点,或突出景观效果,或突出防护功能,或突出产业特色。荒山绿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道路绿化与打造葡萄产业观光带结合。全市果树面积超过70万亩,酿酒葡萄基地发展到12万亩,惠农增收能力逐步增强。
2010年,蓬莱将消灭宜林荒山。到2011年,全市累计造林绿化面积将超过11万亩,60%的镇驻地全部建成花园式城镇,30%的村庄建成花园式村庄;城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平方米,绿地率超过37%。
■政府主导 绿色蓬莱强化责任驱动
在蓬莱,大造林工程是每年的市重点工程。镇(街)主要领导是造林绿化第一责任人,市政府与其签订绿化责任状,一定三年不变。市级领导包片、包区域,镇(街)干部包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包村。在各级领导的带动下,全社会身边增绿热情迸发。
造林资金多元化投入,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市、镇两级财政预算都将造林绿化纳入,市财政投入每年不低于2000万元,重点镇不低于100万元。每年造林绿化社会资金投入不低于1500万元。造林绿化还被包装成项目,有望引进外资。目前,蓬莱正在与环球嘉年华、美国阿波罗、香港传奇、佰利集团等公司洽谈艾山国家森林公园综合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4.3亿元。
造林绿化完成的好坏,纳入了蓬莱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农口10个部门百分考核,林业占30分。每半年组织一次市级领导参加的观摩会,每年末表彰一次“生态建设功臣”。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对各镇(街、区)绿化工程实行以奖代补。绿化工作一票否决,未按要求完成绿化任务的单位,取消当年评先资格。
强有力的责任驱动,让造林绿化在各级政府和单位有了空前的重视和摆位。
■行业推动 绿色蓬莱强化质量成活
蓬莱栽树,有个未经考证的故事。
一个孩子从学生时代开始栽树,然后当了老师,最后做了校长,可学校旁边山上的树还是没有栽活。
故事的真伪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蓬莱把树栽活确实很难。
蓬莱造林投入多,却没搞招投标。造林能保质保量保活,他们自有招数:
先修路后栽树。蓬莱造林累计修建环山路380公里,有了路,浇水、防火、除虫就有了保证。
挖掘机挖坑整地。挖掘机挖坑省时省力,还能把树坑里的石头震松,方便树木扎根。
网袋育苗。树苗不散坨,里边的营养能保证短期生长需要,造林时间延长到三季。
专业队造林。目前,市级专业造林队伍有22支,有专业机械200多台套,有专业绿化人员1000多人。每个乡镇也有自己的专业造林队,大部分实现了机械化。
水车拉水浇树。每个造林队最多有3辆水车,从部队购买的退役油罐车,使用效果很好。
自主提高成活标准。虎山有十几个山头,在那样的荒山造林,成活率的国家标准是85%,蓬莱财政审计定的标准是90%,林业人自己定的标准是95%。
造一片林,留一支管护队伍。全市每5000亩公益林建一处护林房,1000亩配备一名护林员。目前,全市有护林员217人、护林房26处,造一片、成活一片、管起一片。
大绿化让蓬莱市民近享绿化成果,也提升了林业自身的形象和地位。
每年千个企业、万名市民评机关,蓬莱市林业局一直保持在前五名,成绩最好的一年是第三名。林业局每年都是蓬莱市机关岗位考核的先进单位。(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陈永生 通讯员:司继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