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森林 >  正文

雪域高原铸丰碑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0 时间:2009-06-29 00:00:00

字号

  ——记南疆军区副司令员万宗林

  边疆、边关,即使和平年代,忠诚也显得更加急迫,更加现实,更加不容置疑。

  2004年4月,在组织和个人家庭的天平面前,万宗林坚决服从组织决定,愉快地到和田军分区任司令员。

  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凭着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著,万宗林不仅狠抓边防建设,而且想到了边防与社会稳定如何结合,提升和田地区党政军兵的国防意识。和田地区双拥办副主任米日古丽说:“在和田人的心中,万司令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每一个边防官兵,都是一座丰碑。”

  人民群众的保护神

  在边疆,各族群众是通过解放军认识和了解共产党的,解放军的形象就是代表共产党的形象。

  2006年的古尔邦节,和田县人民法院维吾尔族干部阿曼古丽刚一搬进新房,就领着6岁的“巴郎”( 维吾尔语意为“小孩”)卡地尔丁,带着葡萄干、杏仁、核桃仁来到和田军分区,向万宗林表达谢意,并给万司令送来了“百姓的靠山,国防的柱石”的牌匾。

  阿曼古丽的丈夫阿不都克尤木·居玛生前是和田县巴格其镇武装部干部,1999年在追捕恐怖分子时,身中11刀,献出28岁的生命。丈夫牺牲后,阿曼古丽带着年幼的儿子艰难地生活。万宗林没有忘记他们,每逢春节、古尔邦节等节日,都带着机关人员过来慰问。

  2005年6月,阿曼古丽租住的平房面临拆迁,单位集资建房还缺2万元钱。万宗林听说后急忙赶到她家,安慰她:“你放心,有党和政府在,再大的困难我们也会帮你克服。”在万宗林和军分区领导的协调下,和田县县委、政府和县人民法院承担了2万元建房集资款,县里还统一解决她儿子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费用,军分区又拿出8000元予以扶持。阿曼古丽流着泪告诉记者:“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在念叨他有一个穿军装的‘汉族爷爷’。”

  “堂堂解放军,是人民群众的保护神,就是要让老百姓放心,让恐怖分子害怕。跟着共产党,永远不会错。”万宗林正了正军帽,站在阿米娜汗身边,“来,咱们照张相。”

  阿米娜汗的丈夫买沙力汗·阿合买提是墨玉县萨依巴格乡乌鲁瓦提村村支部书记,因坚持原则、主张正义,忠实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005年2月27日被恐怖分子残忍杀害。买沙力汗遇害后,一些分裂分子散布谣言:“你丈夫替共产党干事被人杀害,共产党才不会管你,你就等着受罪吧。”阿米娜汗惊恐不安,终日以泪洗面。

  万宗林专程赶到买沙力汗家,给阿米娜汗撑腰打气。这张特殊的“全家福”照片,至今悬挂在阿米娜汗的家里。阿米娜汗逢人便讲:“万司令真是一个‘好卡德’(维吾尔语意为‘当官的’),是真正为老百姓撑腰的共产党员。”

  “兵军团结纪念碑”

  和田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辖区内大部分是荒滩、戈壁和沙漠,沙尘天气每年都在220天以上。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一直是当地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4年,当了解到兵团农十四师皮墨垦区的开发正处关键时期,万宗林主动到和田地委行署请缨,要求带领部队参与垦区的开发和建设,主动承担在戈壁荒漠上建设4000亩防沙林带的艰巨任务。

  为把树种活,万宗林买来种树的书籍反复研读,向当地老乡请教戈壁滩上种树的经验,到地区有关单位向林业专家进行咨询,逐步掌握了在戈壁滩上植树的科学方法。

  在他的带领下,两年多时间,和田驻军在皮墨垦区种树面积达3万多亩,共种植红柳120余万株、白杨95万余株、沙枣和沙拐枣树100余万株。为纪念和田驻军在垦区建设中作出的重要贡献,兵团农十四师党委在皮墨垦区防沙林带入口处,专门竖立一块“兵军团结纪念碑”。

  在和田工作的几年里,他积极协调驻军部队先后在皮墨垦区、和田机场、和田县米力尕瓦提生态基地等处,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如今,和田的绿洲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沙漠和戈壁延伸,形成一片片绿色走廊,就像一道道坚强的屏障,逐步为和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田地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车玉平感叹:“和田地区形成党政军兵一条心,保边疆、促和谐的良好局面,万宗林同志功不可没。”

  没有“下不为例”

  越是在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艰苦地区,群众对不正之风越敏感,当领导的就越要廉洁自律、谨慎用权。

  万宗林到和田军分区任职不久,赶上部队搞营建。当时,机关和部队办公楼、干部住宅楼等公开对外招标的工程有10多项。

  2005年3月,参加军分区办公楼招标的一个老板,拿着几幅名画把万宗林堵在家门口,请求给予“照顾”,被万宗林当场拒绝。这位老板不死心,脑子一转,第二天又送来价值10多万元的玉石,又被万宗林挡了回去。

  在办公楼主体工程建设中,因工程浇铸出现跑模、麻面问题,万宗林没给承建者一次好脸色。办公楼修到第三层时,万宗林发现有4根立柱模板走偏,当即责令拆除重建。

  “拆建这4根柱子至少要耽误半月工期,请你高抬贵手吧!”老板找到万宗林,死缠硬磨承诺“下不为例”,并留下2万元钱起身准备离开。万宗林一把抓住这位老板:“工程质量上的问题,没有‘下不为例’!”

  在拆除过程中,万宗林每天都抽时间去监督,直到拆除完毕才允许开工重建。提起万宗林,这位老板至今仍心有余悸:“没想到他是个‘刀枪不入’的人。重建这4根立柱,至少花去我50万元啊。”

  被“冷落”的家人

  去年,女儿万一为了让父亲能参加自己的婚礼,婚期从“五一”推到“六一”,最后又改到“八一”。可是,正在高原执行任务的万宗林,最终还是没能出现在婚礼现场,直到第二天才用电话送去了祝福。

  谈起父亲的一些做法,女儿至今有些耿耿于怀。她在新疆大学读研究生期间,每到假期回和田,父亲都要她坐长途汽车,一路上要颠簸一天一夜。万一说,我记忆中只坐了一次公车,那还是军分区有一辆在乌鲁木齐大修的车,顺便把我捎了回去。“就搭了这一次便车,父亲还批评过我。”

  当兵40年来,万宗林家中先后有9名亲人去世,都由于部队工作离不开而没能回家见最后一面。去年,远在河北的老母亲88岁生日,老人很想见儿子一面。当时,万宗林正在某边防连检查工作,没法实现母亲的愿望。于是,他就悄悄爬上驻训点对面的山顶,面对河北老家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

  临离开南疆军区,记者单独约万宗林,想轻松地聊聊天,说说家庭、妻子、女儿包括他自己的生活。可他的话题全都离不开边防,一直到分手,还一再强调:“对国家来说,西部边防的安定、边疆的稳定,未来将更加紧迫、更加重要,必须高度重视,丝毫懈怠不得。”

  这就是万宗林。他把忠诚,把自己的信念、品格和追求,坚定而执著地写在边疆,深深地镌刻在祖国的万里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