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县地处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东岸,是山西省的一个小县、贫困县,也是一个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县。通过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在一些乡镇,生态环境改善,降雨量增加,粮食稳产高产,林果业初具规模。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以“四十里山系”、“茶布山系”、“狗头山系”三大山系为主体的防护林工程建设骨架,以沿黄红枣为主、城东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基地。永和县组织实施工程建设的一些措施很有特点。
一、以情感人,凝聚人心,形成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造林生产环节多、参与人员多,往往出现管理困难、效果差等众多问题。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尽心尽力地投入工程建设中,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永和县采取的措施是:用人性化管理,以情感人,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在每次工程建设前后,都安排专门的时间与专业队负责人、工人代表进行座谈,就工程建设问题征求意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积极主动地从各个方面对参与工程建设人员予以关心、照顾,象工程建设人员家中的婚丧嫁娶、子女上学等永和县都安排专人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2006年大寨岭三北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中,永和县为每个参加工程建设的人员发了一个印有“永和县大寨岭造林工程纪念”的高级不秀钢保温壶。工人们深受感动。这个纪念品本身并不贵,但其意义深远,首先是对施工人员工作成绩的肯定,其次是让每个施工人员对这次工程有一个永远的纪念,让他们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增强了工程建设人员与林业的感情。工人们对这件奖品视为至宝,十分珍惜。这件事在全县影响很大,使人们对林业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林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没有节假日、休息天,全身心地投入工程建设,为随时了解工程进展、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工程负责人周建新、技术员任永旺常年坚守在工程第一线,和工人们住在一起,吃在一起,脸黑了、鞋烂了、嘴破了,但毫无怨言,经常是别人休息了,他们还要汇总当天工程进展情况、分析每天发生的问题,筹划解决的办法。工程队长李元德,老家在运城,今年7月1日想利用工程间隙为孩子订婚,晚上就下了我县今年的第一场大雨,为保证苗木栽植,第二天他就返回永和,组织人员进行栽植。类似这样顾大家舍小家的典型事例在永和县的施工人员中还有许多,正是由于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都能人人负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造林工程的质量。
二、打破常规,创新机制,造就一支稳定的林业队伍。林业工程能不能建设好,关键取决于工程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从2004年开始,永和县不断总结完善林业工程建设的新经验、新办法,从“专业队造林,按成活结算”,到育苗户栽植,包栽包活,最后到“用自己的人,办自己的事”,不断创新用人机制。“用自己的人”就是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以国有土地资源为依托培育苗木、以林场、苗圃工人为骨干组建常年造林专业队,在林业内部选用一批志同道合、技术性强、热爱林业事业的人担当工程建设重任,参与工程建设。象永和县所有的国营林场场长李宗建、副场长白记祥、国营苗圃主任冯勇、副主任李元德等,这些人能吃苦、懂林业、爱林业、责任心强,他们将林业工程当做自己的家事一样,别人想不到的,他们想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他们做到了。通过他们的言行带动,使每个施工人员明确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明白自己所做工作的使命感,增强了每个施工人员的责任心,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在石质山地整地时,李宗建发明了用PVC管道从上面溜土的办法,减轻了劳动强度和施工过程的危险程度,加快了工程进度。由于春季风大,干旱土干,在溜土过程中,尘土飞扬,工人们顶风作业,尘土满身,其场景十分感人。施工队长白记祥负责石质山地整地,在没有技术人员的情况下,既是工程管理员,又是技术员,从2月28日到6月20日,在工地上一住就是3个月,每天早上5点多起来到工地指导工人操作,晚上天黑了才返回住处,通过脑多用、腿勤跑、嘴多动、严管理,他对每个工人的工作情况都做到了了如指掌,创造了在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工程质量高、苗木成活率好、安全无事故的优良纪录。在苗木栽植过程中,永和县的技术负责人、工程负责人、苗木负责人、技术员相互配合,通力协作,每天5点半准时到起苗地检查指导苗木起、包、运全过程,8点钟赶到工程地,逐块指导工人栽植,经常是晚上9点以后才返回住处,由于晚上还要碰头研究当天工程中发生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统一思想,所以经常要到晚上11点才能睡觉。由于每个人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工程建设,所以在苗木栽植全过程中,组织严密、运作合理,做到了栽植和起苗相互衔接,当天的苗木当天全部栽完,没有脱节或压苗现象。另一方面,永和县依托现有的国有土地,培育各种优良苗木,用于工程,包栽包活,减少了工程成本,杜绝了以往林业造林工程中虚报数量、扔苗、埋苗等现象,工程质量明显提高,苗木成活有了保证。
三、转变职能、强化管理、把握工程造林中的关键环节。以往造林过程中,技术人员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工程技术指导、检查造林质量。在近年来的造林中,永和县一方面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严格管理,通过“五定”即:定岗、定人、定责、定时、定酬的办法,实现了“一人一事,职责明确,各负其责”。并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办法,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在每个月的5日以前将上个月的工作情况、工作动态进行汇报,由专职统计人员按人按事进行登记、汇总,做到定期汇报,定期检查,定期考核,做到一月一汇总,一事一兑现。技术员任永旺负责工程技术指导,和工人同吃同住同时作息;技术员郭宝生、周长义负责工程质量初验,跑遍了工程的每一处地方。另一方面把握造林中的关键环节,汲取以往造林苗木质量不好、数量不实的教训,严把苗木质量关,在苗木出圃时,专门确定了9名技术人员亲自实施起苗、分级、清点、包装等具体工作,并实行技术人员、育苗户、工程负责人、工队负责人会签制度,以此来保证苗木数量和质量,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从2004年以来,在连续三年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全县的造林成活率都达到了90%以上。
-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