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森林 >  正文

油橄榄种植的科学区划

来源: 时间:2009-05-15 00:00:00

字号

陇南市处于亚热带北缘,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其境内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嘉陵江沿江河谷及丘陵地带多为亚热带半干旱气候,是我国油橄榄一级适生区。陇南市将油橄榄作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已形成完整的产业格局。为使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并为农民带来切实的收益,对陇南油橄榄进行种植区划是非常必要的。

一、油橄榄适生条件

通过多年的引种试验,确定油橄榄在我国的适生条件为:年均温度14℃~18℃、1月平均温度2.1℃~10.9℃、绝对最低温度-0.8℃~-9.4℃;年降雨量4001200毫米,夏季降雨量35075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年平均60%左右最佳,不能大于80%;年日照时数以18002000小时最为适宜,不能低于1500小时;最适合土壤为含钙量较高的砂壤土,pH值在78之间。

二、陇南油橄榄种植区划

根据油橄榄适生条件要求及陇南油橄榄种植区自然与生产条件的差异,初步将陇南市油橄榄种植区域区划为下列3个种植区。

1.最佳适宜种植区。该区分布在白龙江、白水江1300米以下低山河谷地带,涉及宕昌县、武都区、文县的24个乡镇。可用于种植油橄榄的荒山荒坡、农田林网、地埂及“四旁”面积为28.7万亩,目前已种植油橄榄18.66万亩,占陇南油橄榄种植总面积的88%。陇南已进入挂果期的5万亩油橄榄都分布在该区。

该区位于陇南市西南部,多为深切高、中山地貌,属北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年均温度14℃~16℃,1月平均温度2.9℃~4.4℃、绝对最低温-7.4℃~-8.1℃,年降雨量450500毫米,夏季降雨量337.5375.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7891911小时,空气相对湿度为55%61%。土壤为山地褐土或黄棕壤,质地疏松,pH值在6.58之间。油橄榄产量远远高于国际橄榄油理事会产量标准,达到了地中海高产水平。

该区油橄榄种植历史长,已筛选出适合陇南种植的14个品种:佛奥、莱星、皮削利、阿斯、鄂植8#、九峰6#、皮瓜尔、配多灵、科拉蒂、戈大尔、城固32#、城固53#、中山24#、奇迹。农民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技术服务体系较为健全,陇南油橄榄研究机构及加工企业也都在该区,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但该区的油橄榄园存在建园投入不足,水利设施不配套,旱季水分供应不上;建园品种混杂、部分油橄榄园产量低而不稳;农民重种轻管,栽培管理水平低,造成树体营养不良、衰老快和大小年明显等问题。该区应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继续扩大油橄榄种植规模,加快产业化发展。同时也要利用各种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完善水利设施;指导农民进行高接换优,尽快改造低产园;加强技术培训,普及丰产栽培技术;使油橄榄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为农民带来更好的收益。

2.适宜种植区。该区分布在成县、康县西汉水和徽县、两当县嘉陵江干流1200米以下的浅山丘陵地带,涉及康县、成县、徽县、两当县的16个乡镇。可用于种植油橄榄的面积有16万亩,目前已种植油橄2.13万亩,占陇南油橄榄种植总面积的10%

该区位于陇南市东中部,中切中山地貌,是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种植油橄榄的河谷地带,小气候环境与最适宜种植区气候条件非常接近,土壤主要为褐土。

该区虽然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做过引种驯化试验,证明该区适宜种植油橄榄,但规模种植却是近两年开始的。最佳适宜区筛选出的品种在该区都可种植。该区应吸取最佳适宜区的经验教训,重视建园质量,要标准化、良种化、专业化地建设油橄榄基地,尽快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确保高质量的油橄榄基地为农民带来切实的收益。

3.辐射种植区。该区主要分布在上述两区海拔13001500米区域及礼县、西和县南部西汉水河谷和宕昌县岷江河谷1300米以下浅山地带,涉及西和、礼县、宕昌、武都、文县、康县、成县、徽县和两当的50个乡镇。可用于种植油橄榄的面积大约有15万亩,目前已种植油橄榄0.43万亩,占陇南油橄榄种植总面积的2%

陇南气候水平分带、垂直分带都十分明显,白龙江、白水江河谷13001500米和西汉水、嘉陵江河谷12001300米地带年均温度10℃~13℃,西汉水、嘉陵江河谷13001500米地带年均温度7℃~10℃;礼县、西和县南部西汉水河谷和宕昌县岷江河谷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温度8℃~12℃。这些区域温度条件低于油橄榄适生条件,油橄榄能否正常生长还有待扩区驯化试验证明。

该区正在进行扩区驯化试验,但西和县和宕昌县种植面积过大,建议暂时不要扩大种植面积,应等待试验证明该区是否适合种植油橄榄。在选择品种时,应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如莱星、克里等,还应引进更多耐寒品种进行驯化。若该区试验成功,陇南油橄榄适生区域将扩大,种植规模及产业发展都将迈入新的台阶。 (作者: 袁 颖)        (编辑: 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