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考上大学后再出去拜年就很少会收到红包了,即使亲戚朋友想给红包自己也不好意思收。但是浙江林学院的不少学生拜年时,不仅乐呵呵地收“红包”,甚至还主动向亲戚朋友索要“红包”。截至正月初十,家在温州的浙江林学院大三学生余丽,已经利用春节拜年的机会向亲戚朋友索要到了6个“红包”,她还准备向亲戚朋友再要几个“红包”。
与一般意义上的压岁钱不一样,余丽等浙江林学院的大学生,春节期间向亲戚讨要的是“就业红包”,红包里都是亲戚朋友帮助提供的就业信息。
利用春节拜年机会,向亲戚朋友索要“就业红包”活动是浙江林学院一些同学在3年前发起的。当时,一些学生感觉毕业后就业压力大,就自发地利用春节时间,向自己经商、创业的亲戚朋友收集就业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有关单位的招聘信息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等等。“就业红包”活动开展3年来,浙江林学院的在校学生已累计为毕业生收集到就业信息2000多条,参与收“就业红包”活动的学生从大一到大四都有。不少毕业生自己找到工作后,继续为同学收集就业信息,为他们赠送“就业红包”,这些就业信息通过论坛、QQ群、短信等方式公布后,帮助数百名毕业生联系上了工作岗位,“就业红包”成了浙江林学院应届毕业生收到的含有特殊温情的新年礼物。
“和往年相比,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大些。在放寒假前,我们通过论坛了解到,前几年学校里曾经有同学在春节期间向自己的亲朋好友索要‘就业红包’,为即将毕业的学长收集就业信息,开学后,这些就业信息在学校的论坛上公布后,确实帮助了不少毕业生解决了就业问题。很多应届毕业生这个春节都在忙着找工作,作为低年级的学生,我们也想为学长的就业贡献一份力量,所以一有同学告诉我学校在开展向亲戚要”就业红包“活动的消息,我就参与进来。”家在杭州的大二学生蒋维说,他叔叔是一家进出口公司的老总,现在他已经从叔叔那里要到了5份“就业红包”。
不少学生感觉参与索要“就业红包”活动自己收获不少。宁波的大一学生郑云云说:“为了收集就业红包,我专门去了经商的亲戚的公司,还在他们的推荐下,去了不少单位了解情况。现在我不仅为学长收集到了一些就业信息,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了解到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薪水一般是多少、各类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等方面的知识。这对我更好地搞好学习,为自己今后就业都有好处。”
林学院应届毕业生徐军说:“往年我也在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帮助他们找到过工作。现在又有很多低年级的同学在为我们收集“就业红包”,这让我觉得很温暖。今年的就业压力非常大,不少毕业生都非常希望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中,能从亲戚朋友那里收集一些就业信息。大部分亲戚朋友也非常乐意送我们“就业红包”,我有几个亲戚还专门帮我们去人才市场了解信息呢。今年寒假我收到了12个‘就业红包’。我认为这比我收到12份压岁钱更加珍贵。开学后我将把这些就业信息与同学共享,从而尽快地通过这些信息找到合适的工作。”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收集就业信息的难度虽然比往年大一些,但是由于参与的学生更多了、积极性更高了,今年浙江林学院学生们收集的“就业红包”的数量有增无减。等开学后,参与收集就业红包的毕业班同学,将这些“就业红包”公布在网络校友录、学校论坛或者班级BBS上,让学长们因为有这些“就业红包”,能够更顺利地就业。
作者: 陈胜伟 责任编辑: 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