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平原省份,江苏以占全国0.7%的林地,实现了占全国7%的林业产值。
苏北杨树产业更是以惊人业绩向世人证明:平原林业大有作为。目前,苏北地区杨树人工林面积达1400万亩,杨树蓄积量5500万立方米,年产杨木400多万立方米。江苏省人造板产量达到2000多万立方米,全省杨树产业年产值800多亿元。而上世纪70年代,江苏省木材生产计划为零。
30年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树专家王明庥为首的南京林业大学杨树课题组在杨树研究和推广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为绿色江苏特别是苏北经济快速发展装上了动力强大的科技引擎。
优良品种助推苏北经济
“良种是农业产业生产链的第一环节,可振兴一方经济,致富一方农民。”王明庥说。
30年来,杨树课题组选育了13个杨树优良品种。品种选育犹如大浪淘沙,经过10多年甚至20年才能在几千棵种苗里选育一个优良品种。1981年,课题组开展杂交育种研究,20年后,南京林业大学选育的南林95杨、南林895杨两个优良品种得以在苏北大面积推广。因其具有速生、优质、高产、干形圆满通直、单板出材率高、湿心材含量低、抗逆性强等优点,广受农民欢迎,使苏北绿色产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该校选育推广的这13个杨树优良品种如今每年为苏北创造年产值超过800亿元。苏北人民不仅得到了经济实惠,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根本改善,30年前三天无雨漫天黄沙的日子在苏北已一去不复返了。
产学研成果进入快车道
30年前,农民对杨树一无所知,王明庥等人用自己的科研经费购买苗木,挑着树苗到农户家推广。此后,南京林业大学以杨树示范基地为依托,建立了市、县、乡三级推广体系。每个优良品种培育成功后,科研人员首先进行示范试验,通过基地将新品种、新技术及时有效地展示给农民,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如今,不但苏北许多农民到南林大学技术,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各省的农民也纷纷登门求“技”。与此同时,杨树课题组在苏北宿迁等地建立的示范基地也引来无数外国专家探宝取经。
示范基地的建设不但加速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进程,也为产学研搭建了有力的平台。多年来,南京林业大学先后在泗洪、丹阳、吴江等地建立了多个杨树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为依托开展杨树改良研究、培养了一批批学术造诣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林业科技人才。
让苏北杨树领跑未来
“谁占有种质资源,谁就能掌握明天。”提到1998年南京林业大学与泗洪县共建的亚洲面积最大、无性系最多的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库时,杨树课题组黄敏仁教授说。
20世纪90年代初,杨树课题组两次赴美国收集美洲黑杨种质资源。从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萨斯等地收集的美洲黑杨3个种源、102个家系、104个无性系450份种质在泗洪陈圩基地安家落户。如今资源库已发展到500多亩,培育了南林351、南林95、南林895等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具有速生、优质、高产等优点,已通过国家鉴定。
国际林联组织杨树柳树遗传和生理工作组主席布莱恩·斯坦特博士考察南京林业大学在泗阳推广栽种的杨树新种后说:“我要告知世界,地球上长得最好的杨树在中国宿迁泗阳!”
30年来,南京林业大学杨树课题组似一架绿色引擎,推动苏北经济快速奔跑,同时也为苏北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课题组杨树新品种及杨木加工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已遍及全国10多个省。
作者: 唐旭 唐萍 责任编辑: 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