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森林 >  正文

森林防火每一年的劲儿都不能松

来源:国家林业局-中国绿色时报 时间:2011-04-16 00:00:00

字号

中国绿色时报4月15日报道(记者:王胜男)  实现了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后,吉林省并没有继续提出40年或50年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之类的口号,而是将目标设定为“实现年度无重大森林火灾”。
  从30年目标到年度目标,听起来从激情归于平淡,但对森林防火工作的要求却一点儿没降低。在全国森林防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吉林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表示,森林防火工作将继续坚持政府推动不放松、预防为主不放松、创新发展不放松、多元投入不放松和严查严处不放松。
  “森林防火是个系统工程,每一年的工作都在为下一年打基础,每一年的劲儿都不能松。”吉林省森林防火指挥部专职副指挥长孙亚强说。
  准确预判,科学预警
  未“火”绸缪才能有效预防
  今年清明节,是吉林省近十几年来森林防火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进入3月后,基本没有降水,清明节期间风力多为4级,局部地区6—7级。
  “经过与气象部门反复会商,我们早在3月24日就预判了森林火险形势。”孙亚强说。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发布了关于全力打好清明节期间春防战役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及早部署,加强野外巡查,检查监督,深入宣传,并做好扑救准备。
  为了进一步引起地方行政长官的重视,3月28日,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又直接向各级政府发布了清明期间森林火险预警通报。
  同一天,提请省政府签发了关于清明节期间禁止野外用火的通告,直接发到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和各县(市)人民政府,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等媒介广泛传播。
  强调、强调、再强调,督促了各地提前部署、准备充分,有效地预防了森林火灾的发生。4月1日-6日,吉林省仅发生森林火灾9起。
  “预防搞不好,森林防火工作会全面陷入被动。”孙亚强举例说,“比如现在各地出动很多人在守路口、看坟头,预防看起来花费的成本很大。但如果A处发生火灾,只能抽回B处的人去打火,B处的预防也就出现了漏洞,结果会到处冒烟起火,顾此失彼,陷入恶性循环。”
  目前,森林火灾预防仍然主要依靠人力和精力的大量投入。怎样使森林防火从传统的“苦干型”转向科学的现代型,这是孙亚强等人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从2001年开始,吉林省着手森林火险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构建“预警—预防—预案”的运行机制。
  预警,让森林防火工作者对火险形势心中有数;预防,因险而动,几级火险应当保持什么状态,各级人员该如何具体响应;预案,一旦发生火灾,怎样组织有序,实现打早、打小、打了。
  森林火灾预防和扑火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森林火险等级、每一个单位个人,每一个山头地块,森林防火才能从经验主义走向现代化的科学管理。
  孙亚强说:“今后,吉林省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还要向更细、更快、更基层的方向努力,以营造林区用火文明为终极目标。比如在火险监测方面,能不能将积雪融化程度、植被返青程度划分出几十个代表性地域,使森林火险的判断更加准确;使森林防火渗透到林区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例如能否将森林防火纳入林区生产作业规程中去。”
  装备精良,队伍专业
  “手里有粮”才能有火不慌
  现在令孙亚强担忧的是,吉林省在预防和扑救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扑救的“短腿”也是我国森林防火普遍存在的问题——装备上,二号工具和风力灭火机等传统工具是主力军;队伍上,林场工人、退伍军人等青壮年,经过简单培训就算作专业队;组织上,主要依靠人海战术。
  孙亚强说,森林防火必须走装备化和专业化的道路,要有标准制式。在装备配置上,要向城市消防学习,配备专门用于森林火灾扑救的大型装备,比如森林消防灭火车,森林防火运兵车等。在队伍建设上,要逐步实行资质认定管理,实现营房化,有宿舍、训练场、食堂、设备间、修理间和车库等,确保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
  在森林防火装备和队伍上,孙亚强喜欢“攀比”:他很羡慕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因为它有森林消防装甲车;羡慕江西省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已经解决了编制问题;羡慕美国的森林航空护林基地,机场地下配备水泵等全套装备;羡慕与吉林省国土面积差不多大的韩国,有46架森林消防飞机,而吉林省目前只租用了3架。
  “处处都要花钱,但森林防火的投入和成效是成正比的,不可能以极低的成本换来极大的效益。”他说。
  认清形势,强化责任
  人紧张起来火才能消停下去
  长年无大火,吉林省当前森林防火战线上的大多数人没有亲身感受过大火的震撼和威胁,盲目乐观、麻痹松懈等心理会不会滋生和抬头?
  孙亚强说:“当前的形势不允许森林防火有丝毫的放松。”吉林省是我国重点林区省份和重点火险区之一,88个县(林业企业局)中,属于一级或二级森林火险单位的有65个,其气候特征、森林资源等自然条件与我国东北地区其他省份和全球同纬度国家类似,同样存在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客观条件。
  历史上,吉林省也是森林火灾的多发区和重灾区。1950年—1980年,年均发生森林火灾352起,重大森林火灾频发,累计受害森林面积近18万公顷;1981年—2010年,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03起,累计受害森林面积仅0.69万公顷,无重大森林火灾。
  后30年的火为什么消停了?因为人紧张起来了。
  吉林省的森林防火制度可以称得上不近人情:四个一律、一票否决,哪一样都让人心里哆嗦。
  而在孙亚强看来,森林火灾虽然是自然灾害的一种,但在管理上其实都有人的责任可追究。即便是雷击火,也可以从过火面积上看出扑救是否及时,组织是否到位,战法对不对头。
  实现了30年无大火的目标后,吉林省森林防火的压力更大了,谁都不想、也不敢在刚刚拿到荣誉后出问题。“慢工出细活儿。森林防火要把活儿细到每一个沟沟岔岔、每家每户,才能经得起自然的考验。”孙亚强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