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农牧:11个跌停板后,又被生态督察组点名批评
年报巨亏、财报存疑、子公司涉环境污染……
主营畜禽养殖的上市公司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同:*ST雏鹰)2018年发生巨额亏损,财务报告被审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近日,其子公司又被中央生态监督组列为吉林省生态破坏的经典案例。
年报巨亏,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4月24日,*ST雏鹰披露了2018年年报以及2019年一季报,年报亏损38.6亿,一季报亏损11亿,其中2018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随后,公司股票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将由“雏鹰农牧”变更为“*ST雏鹰”。
一般而言,会计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表示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范围受到严重限制,故而无法判断财务报表反映的公允性。也就是说,审计师对*ST雏鹰2018年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存在质疑。
对于年报的巨额亏损,*ST雏鹰的解释是:资金紧张,饲料供应不及时,公司生猪养殖死亡率高于预期,致使生猪养殖成本及管理费用高于预期。
虽然有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猪价见底,生猪价格从今年3月起已进入上涨周期,养猪行业下半年或迎来业绩转机。但雏鹰农牧所面临的困境,似乎并不仅是行业不景气。
财务报告存疑,交易所发问询函
负责*ST雏鹰审计工作的亚太会计师事务所,之所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是因为公司持续经营存在不确定性,以及对公司资产减值的合理性有所质疑。
深交所对公司的财报也表示质疑,怀疑存在业绩“洗澡”的情形。(业绩洗澡是指,通过会计手段将亏损集中到特定一年,从而优化未来几年的业绩。)于是,对其下发了问询函,要求公司对各项财务、经营和投资等异常情况作出解释。
破坏生态环境,被督查组点名批评
在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吉林省反馈“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意见中,*ST雏鹰的子公司吉林雏鹰农牧有限公司(下同:雏鹰公司),被作为经典案例在报告中重点指出。
雏鹰公司对生态的破坏行为,主要有以下两项:
1. 私挖乱建肆无忌惮
督查发现,雏鹰公司未经审批,擅自改变草原用途,私自开挖两个鱼塘,违规开垦种植水稻,未经批准建设科研中心办公楼、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厂、润禾日盛光伏发电项目等。雏鹰公司俨然将草原变成“自留地”,肆意开挖大量沟渠,分割草原,严重破坏草原的整体性。
△ 雏鹰公司在草原内肆意挖取大量沟渠,破坏草原植被
督察还发现,雏鹰公司超面积违法占地(草原)问题突出,在国土部门备案占用492公顷土地,但实际占用约624公顷,超占面积达132公顷,草原破坏严重。公司不但没有收到处罚,反而从2013年至2015年合计享受奖补面积8099.95公顷,套取国家草原奖补资金84.68万元。
2.环境污染触目惊心
督察发现,雏鹰公司养殖场距离周边居民区最近距离约500米。该项目自2015年陆续建成投产以来,不断有群众投诉养殖粪污气味大,焚烧病死猪恶臭气味难闻,在草原上乱排粪污废水污染地下水等问题。
督察组在走访附近村落时,村民一致反映公司的养殖场臭气熏天,苍蝇成群,夏季不敢开窗户,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距离雏鹰公司最近的文化村平安屯村民情绪激动,反映企业乱排粪污废水,严重污染村民地下水。
经督察组调查发现,雏鹰公司共建设30个大规模粪尿储池,均为敞开式。企业还以改良土壤之名,直接将粪尿排放到附近草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督察组现场对地下水进行采样,监测结果显示,厂区内地下水总大肠菌群超过《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932倍、浊度超标63.8倍,氨氮超标23.6倍;厂区外地下水浊度超标9.03倍、总大肠菌群超标2倍,污染十分突出,附近群众苦不堪言。
一些地方、一些企业因为重发展,轻环保,导致了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ST雏鹰不仅业绩巨亏,而且长年来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真是令人瞠目结舌。在此,呼吁大家,若发现周围也有破坏生态的企业行为,一定要向环保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