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生态环境部组织筛选并确定了深圳、包头、铜陵、威海、重庆(主城区)、绍兴、三亚、许昌、徐州、盘锦、西宁等11个城市及5个特例区域,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建设。这些城市分布区域、发展阶段、发展规模、主导产业及未来发展趋势各异,如何按照“无废城市”建设统一要求,又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出可学习、可复制的建设路径和模式,是试点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的建议是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破题“无废城市”建设。
从产业结构角度对“无废城市”进行分类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越来越聚集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产业围绕城市发展,城市聚集更多人口,来自产业系、生活系的固体废物产生量越来越多。因此,从产业结构角度破题“无废城市”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
根据城市的发展阶段、发展趋势和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可以将“无废城市”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产业型城市,固体废物来源以产业系为主,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典型工业固体废物,并占据绝大多数,短期不会改变;产业结构以传统重化工业为主,人口数量和结构是稳中有降且年轻人流出,固废结构以工业固体废物为主,其产生趋势是稳中有降;这类城市以工信部推动的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及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为典型代表,如铜陵、朔州、包头、鞍山、济源、攀枝花、鄂尔多斯等。二是服务型城市,这类城市的固废以生活系和消费系为主,主要是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而产业系固废总量下降;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人口数量和结构呈增长态势并且年轻人大量流入,固废结构以城市固体废物为主,其产生趋势是稳中有升;这类城市的典型代表是北上广深等后工业化阶段的发达城市,以及三亚、大理、丽江等旅游服务业为主体的特色城市。三是综合型城市,这类城市的固废产业系和生活系兼备,产业系固废和生活系固废总量同时增加,城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黄金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特点是二产三产齐头并进,人口数量和结构呈现增长态势并且年轻人大量流入,固废结构种类齐全,其产生趋势是增长态势;省会城市多数属于这类,尤其是中西部省会城市,如郑州、武汉、合肥、长沙、成都、西安等,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的非省会城市,如苏州、无锡、宁波等也属于这一类。
不同类型城市推进“无废”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针对上述三类城市,围绕其固废的根源特点,可以有效提出差异化的、更有针对性的“无废城市”建设思路和对策。首先要对城市进行基础性的调研和分析。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产业的规模、结构与发展趋势,城市人口的规模、结构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和预测固废及利用产业的规模、结构与发展趋势,固废的回收利用管理与技术的现状和趋势,以及政策环境评估与发展趋势分析等。
在上述基础性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围绕三类城市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一是针对产业型城市,以工业固体废物为重点,分析重化工业产业发展“拐点”和趋势,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总体设计方案;结构性政策要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新兴制造业;技术性政策包括突破关键技术,推进产业耦合链接,打造循环产业链,提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效率;管理性政策重点在政府、园区、企业管理体系和信息平台建设方面。二是针对服务型城市,以城市固体废物为重点,分析城市发展“拐点”和趋势,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总体设计方案;固体废物的回收体系建设是核心和关键,应利用好“互联网+”等相关工具,加快推进城市固体废物回收体系建设;同时要特别注意区域协同,回收上来的固体废物资源,以区域协同利用的方式进行处置利用。三是针对综合型城市,以工业固废、城市固废并重,在产城融合发展规划中注入无废城市目标和要求,产业型城市、服务型城市的措施要综合使用。
(作者:李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