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栖息地》 海滨实验小学
《青蛙呱呱》 卓雅小学
《飞》 益强小学
环保志愿者向亲子家庭讲解生态自然知识。
6月1日至6月3日,由深圳市创森办指导,华侨城集团主办的2018第三届OCT凤凰花嘉年华携手深圳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
一同带领10组亲子家庭到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开启自然艺术季探秘之旅。
活动期间,凤凰花自然艺术课堂、生态种植小课堂、生机湿地课程“神奇的湿地”、志愿者沙龙“时光胶囊·属于你的记忆”等丰富有趣的自然课堂在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如期展开,让亲子家庭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捕抓灵感,通过艺术的方式与自然进行互动,亲身体验自然艺术的魅力,思考自我与自然的关系。
亲近自然与自然在一起
“垃圾为什么要分类?”“什么是‘零废弃’?”“在生活中,如何做到‘零废弃’呢?”带着这些趣味问题,在湿地志愿者的带领下,亲子家庭参观了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的展厅,专业的讲解让亲子家庭建立起对湿地的基本认识,为更好地了解、探索湿地提供了基础。
学习专业的生态环保知识,近距离观察、触摸认识秋茄苗、木榄叶、桐花树等红树树种植物,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拿起彩色画笔、开启思考,并用自然笔记记录下自己的真切感受。
在探秘湿地的过程中,湿地志愿者结合今年以“零”感源自然为主题的自然艺术季活动,向亲子家庭讲解自然艺术装置——利用干枯的蒲葵叶制作出仿真的黑脸琵鹭装置,使其伫立在华侨城湿地的蓝天下。通过参观这些极具内涵的自然艺术装置,孩子们从艺术的角度体验、理解自然,并思考人与自然、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以“自然艺术季”宣传生态文明
据介绍,成立于2014年的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截至2017年11月底,已开展教育活动835场次,包括志愿教师及义工培训、生态导览及环境日主题活动,自然学校教育参与人数已达34067人次。
2015年华侨城湿地启动“零废弃”项目,同时以“零废弃生态园”为基地,开展厨余堆肥、自然农法等“零废弃”实践,通过教育、示范向公众推广“零废弃”理念,并于2017年在华侨城湿地设置“零之路”,通过“零废弃”装置的展示,向访客传递“零废弃”的理念。
华侨城湿地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宣传教育,2018年以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自然艺术季”为平台,联动南山区环境保护与水务局、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以“零”感源自然为主题,组织开展系列生态自然比赛活动且得到了深圳各中小学的响应。4月至6月,深圳中小学生利用石头、树枝、树叶、芦苇、羽毛、果实、竹竿、贝壳等自然废弃物制作自然艺术装置,华侨城湿地将参赛成果安放于华侨城湿地公园的“零之路”上,向更多的访客传递“零废弃”的环保理念,让更多人以更多样的方式亲近自然,参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