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碳汇 >  正文

福建省首个造林类型碳中和碳汇项目落地连城

来源:连城县广播电视台 时间:2025-04-28 15:15:38

字号

4月25日,在连城县宣和镇紫林村、罗坊乡肖坑村群山之间的连城县林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造林地块上,长满了枝繁叶茂的阔叶林。连城县林业局副局长柯君祥介绍说:“这里是福建省首个造林类型碳汇项目造林点之一,碳汇项目的落地,也将激活林业经济,让这里的绿水青山实现金山银山的转化。”

00.png

“连城县林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福建碳中和林造林碳汇项目是《福建碳中和林认定及其计量监测方法(试行)》公布以来首次开发的造林类型的碳中和碳汇项目,填补了该方法学开发项目类型的空白。”柯君祥表示,项目的开发,为响应国家碳中和号召,打造零碳政府、零碳园区、零碳企业、零碳活动等实施自愿减排提供了碳汇产品,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作出贡献。该项目为2012年11月8日以来国有林场、开发公司等国有单位造林地块,涉及北团镇、莒溪镇、林坊镇、文亨镇、新泉镇、宣和镇、罗坊乡、曲溪乡、塘前乡等9个乡镇、36个单位,面积为19955亩,预估碳汇量32.5万吨。

 “我们项目是‘三多’改革的典型示范。”连城县林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涛表示。通过实施碳中和林造林碳汇项目,首先是权能激活,促进“多方得益”。项目开发合同规定,项目收益时,林农和开发单位按8:2分成,项目开发成本由项目开发单位垫付,当收益无法覆盖成本时,项目开发单位不得向林农收取成本费用,林农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项目开发单位由国有林业公司承担,从项目交易中扣除成本后获取20%的收益,从而拓宽国有企业收入来源;本项目大部分为地方国有林场向社队租赁的山林,碳汇收益时,村集体还可以按林价分成比例得到分成款。因此,该项目让林农、村集体、国有企业和国有林场四方得益,林农得到大头。

连城结合项目发放碳票产品,推进“多式联营”。该碳汇项目经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后,算出各林木所有者在备案碳汇量中的比例和数量,发放林业碳票,碳票可灵活进行交易流转、质押贷款,实现了碳汇产品的流通价值。“林业碳票的发放,对提升林农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有较好的宣传和示范作用。林业碳票质押贷款,对开发新型生态产品,打造新质生产力,活跃林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黄涛表示。

同时,连城县还以项目搭建平台,优化“多重服务”。县林业局成立碳汇项目开发工作小组,多部门通力协作服务项目开发,林场林企林农联结,林农只要提供林权证并签订项目开发合同即可,造林项目设计、造林验收等其他项目开发所需要的资料均由项目开发工作小组收集完成,市林业调查规划所为本项目的技术支持单位,在项目工作方案制定、样地设计和碳汇量测算、项目设计和监测文档审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障了项目顺利开发。

连城县森林覆盖率81.49%,位居全省前列,龙岩市第一。近年来,该县坚持“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理念,发动全民参与义务植树,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城乡绿化美化,推动森林资源增量、生态增效、景观增色。2021年至今完成人工造林7.18万亩、松林改造11.5万亩、中幼林抚育14.7万亩。与此同时,该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创新林业碳汇工作机制,建设5万亩碳汇林基地,2万亩碳中林基地,并在全市率先建立规模最大的司法固碳基地,让碳汇成为激活林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目前,连城拥有林地面积330万亩,森林蓄积量1800万立方米,全县森林碳汇量可达3000万吨,具有极大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十四五”期间,连城计划投入资金6亿元对120万亩林分进行增汇固碳开发,预计可新增1800万吨碳汇量。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