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漳平市积极推进林业碳汇试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实现全省领跑
一是全省首个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成功实施。漳平市作为福建省林业碳汇试点先行区,2024年开发完成《漳平市双洋镇坑源村福建碳中和林竹林经营碳汇项目》,覆盖竹林面积12,590亩,计入期40年(2020-2060年),首期监测碳汇量54,551.21吨二氧化碳当量(tCO₂e),12月获龙岩市生态环境局备案。项目通过“碳汇+”复合经营模式实现生态经济双效提升。二是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完成首单交易。漳平五一国有林场2017年启动6.7万亩森林经营碳汇项目(FFCER),计入期20年(2007-2026年),预计总减排量28.7万吨。2025年3月完成首单10万吨碳汇交易(单价22.68元/吨,交易额226.8万元),剩余18万吨开发计划有序推进,形成“竹林+森林”双轮驱动格局。
二、碳汇资产化体系建设取得制度突破
一是全国首创碳汇权益不动产登记。2024年12月制发全省首批林业碳票14张,同步完成54,551.21吨碳汇量不动产登记。通过《碳票交易委托协议》及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平台,构建市场化流转体系。二是竹林碳汇技术标准填补行业空白。创新提出“笋用竹林高效经营稳汇”“竹林持续经营促汇”“退化竹林恢复增汇”三类技术模式,完成《竹林经营固碳增汇技术模式》编制。2025年2月建立福建省毛竹单株生物量与胸径关系模型,为全国竹林碳汇方法学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三、两岸绿色合作开辟碳汇交易新路径
一是全国首例台企碳汇认购落地。2025年3月三家台企完成1,815.49吨碳汇交易(交易额6万元),实现全国台企认购林业碳汇零的突破。二是综合示范效应持续释放。通过“制度突破+技术引领+两岸联动”模式,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下一步将重点优化碳汇经营技术体系,拓展碳金融应用场景,深化闽台生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