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浙江农林大学碳中和学院挂牌成立,这也是浙江首个碳中和学院,将聚焦“双碳”领域紧缺人才培养。该学院主要由5个本科专业和1个微专业组成,分别是正在申请的碳汇科学与技术专业,“双碳”理念升级改造后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测绘工程专业,以及已经开设的碳中和与农林固碳减排微专业。
甘肃省新能源单日发电量9月13日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3亿千瓦时,达到3.06亿千瓦时。据了解,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新能源在建项目2500万千瓦,并网装机3200万千瓦、同比增长31.7%,新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49.6%,已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
9月21日,国资委以视频形式召开中央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会,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部署。会议要求,各中央企业要深刻认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大意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点工作。
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发布,数据显示,上榜企业中,电力、水泥、钢铁是三大主要行业,电力、水泥的碳排放强度远超其他行业。碳排放量的主要区间在1000万吨至两千万吨。碳排放总量前十的企业排放量都超过1.5亿吨,合计约占百家企业总排放量的44%;其中只有排放量据第一、第二位的两家企业未主动披露排放数据,估算排放量均超过3亿吨。碳排放强度前十的企业几乎都来自电力行业,其中仅有两家企业主动披露数据。
冰轮环境中标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即“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对搭建“人工碳循环”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将为我国大规模开展CCUS项目建设提供更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数据,有效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9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工作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介绍,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各有关部门制定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和支撑保障政策,各省(区、市)也都制定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
近日,滁州皖东农村商业银行以滁州市昌春木炭专业合作社所持林业碳票(共计2.24万吨二氧化碳碳汇当量)为质押物,投放3年期100万元、循环授信“碳票生态贷”。该贷款以林业碳票为质押物,同步嵌入利率、额度、权益3项激励,年均至少可增加1700吨二氧化碳吸收当量。
截至今年8月底,贵州省单株碳汇项目已覆盖全省9个市(州)33个县724个村11793户,累计开发465万余株,年可售碳汇量4658万千克,购碳资金总额达1318万余元,户均增收1100余元。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陕西省贯彻落实〈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大力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
广州市发改委正式印发《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1-2030年)》,“十四五”阶段(2021-2025年)规划目标为:新建制氢站1座,累计建成制氢站3座以上;累计建成加氢站50座以上;开展1-2座制氢加氢合建站建设,1-2座储氢站(或依托制氢站、制氢加氢合建站、加氢站统筹考虑储氢)有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