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划,中国2030年前将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有专家表示,中国未来有10亿多吨碳排放量可能要依靠CCUS来实现中和。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日前表示,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潜力巨大,且具备大规模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工程能力。
近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福建省林业局联合出台《关于在生态环境刑事案件中开展生态修复适用林业碳汇赔偿机制的工作指引(试行)》,对林业碳汇损失赔偿机制的基础前提、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工作原则、实施流程、碳汇损失计量方法、碳汇损失赔偿方式等主要问题予以明确和细化,着力推动在福建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刑事案件林业碳汇损失赔偿制度。
9月28日上午,2022年院士专家八闽行——全国海洋经济高峰论坛暨连江县海洋渔业碳汇建设体系发布会在贵安举行。据悉,这是全国首创的海洋渔业碳汇建设体系,一基地、一平台、一中心同时揭牌。
近日,赤水市森林碳汇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这是贵州省首家森林碳汇管理局,将助推赤水林业产业发展。据悉,赤水市森林碳汇局的主要职责是研究拟订林业碳汇中长期发展规划,负责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负责森林碳汇统筹协调、监督管理,执行森林碳汇政策和技术标准,承担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组织开展林业固碳增汇工作,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碳汇增量。
9月27日,首届碳中和技术方案领军和卓越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虹口北外滩共同发布。本次碳中和技术征集活动以“绿色低碳技术和碳中和”为主要征集方向,主要涵盖能源碳中和、工业碳中和以及碳中和综合治理三大技术领域。此次面向全国征集并评选出10个首届碳中和技术方案领军项目、5个卓越项目,其中领军项目进入2022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解决方案征集中国技术储备。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鹏表示:截至9月26日,碳排放的配额CEA成交量是1.95亿吨,成交额是85.59亿元,是全球碳实物交易量最大的市场。
2022年9月27日,上海举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会上,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鹏透露,全国碳交易市场在上海上线运行,上海地方碳市场是全国唯一连续8年实现企业履约清缴率100%的试点地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成交量始终稳居全国第一。
随着我国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进程,碳汇计量评估师这一新兴职业受到了众多企业及碳市场交易成员的广泛关注。随着“双碳”政策持续落地,该职业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碳汇计量评估师是指运用碳计量方法学,从事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碳汇计量、审核、评估的人员。目前,该岗位人才正成为部分上市公司培养的重点。
中国民用航空局近日向国际民航组织提交《2022中国民航绿色发展政策与行动》。据统计,2019年,中国运输机队燃效为每吨公里油耗0.285公斤,机场每客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较“十二五”末(2013—2015年)均值下降约15.8%和43.2%。2021年中国民航吨公里油耗0.309公斤,较2000年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亿吨;机场每客能耗较“十二五”末(2013—2015年)均值上升约2.3%,每客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2.1%。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省林业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在生态环境刑事案件中开展生态修复适用林业碳汇赔偿机制的工作指引(试行)》。该指引所建立的林业碳汇损失计量及赔偿机制系全国首创。在涉林生态环境刑事案件中,被告人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还要承担生态修复责任。以往,“补种复绿”等直接修复方式是主流做法,其局限性在于难以第一时间全方位修复受损生态。该指引的重大突破,在于构建了统一科学合理的林业碳汇损失计量及赔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