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近日召开的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发布会暨第十八届农业环境学术研讨会上获悉,我国正在建设首个农产品碳足迹因子基准数据库,目前已完成小麦、玉米、水稻、苹果、柑橘、花生、蔬菜、甘蔗等农产品的碳足迹因子数据集,形成了基于省级行政区的农产品碳足迹排放基准。
5月20日,全国首个以沿海林业改革为核心的“六类福林票”模式正式落地福建泉州市惠安县,首批“福林票”认购金额近2亿元。其中一类为合作开发林业碳汇类型福林票(Ⅵ类福林票):碳汇开发,绿色金融赋能增值。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开发CCER、FFCER等碳汇项目,通过区块链技术监测森林固碳量,对接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探索“碳汇+金融”创新模式,让林农“卖空气”也能增收。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省林草局联合发布四川省林草碳普惠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修复、森林经营、草地生态修复三大林草碳普惠项目方法学,标志着四川林草碳普惠项目开发迈入实质性阶段。
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在上市仪式上表示,“港股上市,意味着我们更广泛融入全球资本市场,也是我们推动全球零碳经济的新起点。宁德时代不只是一家电池零部件制造商,也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更致力于成为一家零碳科技公司。”
近日,海口市生态环境局、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印发《海口市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5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35年底,全市蓝碳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蓝碳经济贡献度显著提高,海洋产业生态化水平明显提升。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发布会上,《2025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自2022年我国发布《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英欧通过将碳排放交易体系互联,加强排放合作,以提升英国能源安全,并避免企业因欧盟即将于明年实施的碳税而蒙受打击。
19日,第二十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活动之一2025(第三届)两岸碳中和大会在福州举办,现场发布《两岸企业碳中和绿色行动福州倡议》(下称《倡议》)。《倡议》提出,两岸企业肩负起在碳中和进程中的重要责任,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战略与运营全过程,成为行业绿色转型的先锋力量。
在近日“中国绿证:畅行中国 走向世界——绿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活动上,国际绿色电力消费倡议组织(RE100)宣布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明确企业使用中国绿证不需要再提供额外证明。这一重大成果,有力彰显了中国绿证在国际社会的权威性、认可度和影响力,将极大提振中国绿证消费的信心。
近日,江西吉安市吉水县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林业碳汇开发项目造林碳汇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完成挂网公示,标志着吉安市首个林业碳汇项目挂网公示全面完成。该项目计入期为20年,扣除因应对非持久性风险而扣减的减排量,预估可产生14796吨CO2e的减排量,年均减排量约为740吨CO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