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旅游要闻 >  正文

乘着春风出游 带着非遗回家

来源:中国旅游报 时间:2025-04-28 11:20:04

字号

清爽的啤酒融入紫笋茶清香,千年窑火淬炼的香薰灯释放出雪松与琥珀的香气,草木染围巾暗藏潮酷纹样……如今,非遗好物愈发“好看、好吃、好玩、好用”,正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得消费者青睐。

  

4月20日谷雨时节,第二季度“非遗焕新购物月”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启动。活动期间,各地紧扣“非遗好物国潮焕新”主题,结合春季生活习俗,依托本地非遗资源禀赋、地域文化特色,组织开展多样化的非遗促消费系列活动,满足市民游客多元需要。

  

古今融合 更好玩

  

漫步在长兴唐潮十二坊,“茶通百艺·游购四方”非遗市集以“神农启茶”“陆羽问茶”“江南丝府”等六大主题板块形成一条沉浸式文化体验线路。游客们沿着精心设计的游览路线,在茶香氤氲中感受非遗的活态传承。

  

“给我也来一杯”“回味甘甜”“不愧是长兴的特色名茶”……“神农启茶”展区内,新鲜出炉的顾渚紫笋勾起了不少围观游客的“茶瘾”。绿茶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郑福年正在捣茶,他的徒弟则在一旁现场展示了摊青、杀青、回凉、复炒、初烘、复烘等14道工序。

  

“大家可以现场体验一套完整的制茶流程,做完的茶饼也可以带回家。”作为一名资深的品茶爱好者,上海市民刘阿姨说,“今天详细了解了紫笋茶的制作过程,还结识到很多同好。”

  

除了传统茶饮,商家也开始尝试将咖啡、酒、中药材等融入产品中。

  

走进位于金华市武义县的“骆驼九龙”省级非遗茶空间,黑茶冰激凌吸引了不少游客品尝。融合奶香和茶香的非遗茶空间,将茶马古道、丝路文化、武义非遗完美结合。非遗茶空间负责人祝斌凯介绍:“我们通过沉浸式场景营造、互动性空间构建以及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多维度拉近了茶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距离,让传统非遗在当代消费场景中焕发新生。”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百年药店胡庆余堂“跨界”开起了特色茶空间,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前沿科技,创新推出了“如意人参咖啡”“庆余酸梅汤”等产品。

  

在浙江,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茶空间渐次展开,依托茶事活动空间及茶园、茶场、景区、街区等场所,茶空间化身城市非遗客厅,以茶为媒串联古今。晓风·明远书院省级非遗茶空间以“茶书+N”呈现,通过丰子恺、弘一等文化名人IP衍生出系列文创,勾勒出闲适场景;禺沐青云省级非遗茶空间集青瓷艺术、茶道精髓与插花美学于一体,匠心呈现一个完美的茶生活场景。这些以非遗展示、体验、交流服务为业态的茶空间正突破传统边界,成为极具区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旅消费场所。

  

带动致富 更给力

  

随着“非遗热”持续,乡村深度游、非遗工坊产品受到更多年轻人的喜爱,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

  

点一杯中药奶茶,体验养生“年轻态”的同时还能近距离观赏点色剪纸、采茶戏等非遗表演。在“非遗焕新购物月”活动现场的长生老号展位,中药奶茶、特色养生茶、茶月饼等特色养生产品受到不少游客的青睐。“我们以中医药非遗为核心,结合茶文化,创新开发了100多款产品,近年来平均年产值达5.2亿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长生老号负责人吴锡勇介绍。

  

“游客来到位于温州市苍南县的总部,还可以参观中医药(参茸)博物馆、茶体验馆,欣赏传统地方戏曲采茶戏、参与茶文化研学。”吴锡勇说,“我们每年会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约20场、非遗相关主题活动10余项。”

  

除了线下展位,“非遗焕新购物月”活动现场也调动电商平台,对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对非遗相关产品进行数字化营销。由柳条编织而成的小提篮、花盆套、野餐篮、收纳筐等山东临沭柳编工艺品凭借精致设计颇受关注。

  

“临沭柳编野餐篮不仅是容器,更是传递生活美学的文化使者。”临沂荣华文创藤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全说,“临沭建成了40余个柳编产业乡村振兴车间,许多农户在家中设立小型柳编作坊,凭借柳编手工艺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农户们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促进了柳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为临沭柳编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非遗焕新购物月”活动期间,各地还持续拓展非遗产品销售渠道,在乡村地区开展市集、体验、展演等多种形式的非遗促消费活动,带动当地农事、民宿等相关产业迎来“春暖花开”。

  

创意表达 更精彩

  

非遗促消费活动将非遗购物与旅游体验有机结合,既营造出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又满足了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体验当地优秀传统文化。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踏青、采茶、春日游园等清明节相关的传统文化节俗体验搜索热度同比激增75%。不少历史文化类景区借势推出民俗场景,游客穿汉服簪柳枝、执素笺写追思,以具象化仪式重构对清明的文化认同,传统节俗的创意表达与情感价值正转化为文旅融合新范式。

  

“非遗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文旅消费的重要增长点。”“非遗焕新购物月”活动启动仪式上,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发布了“浙江文旅促消费”惠民措施,介绍了“逛”非遗市集、“品”非遗美食、“赏”非遗演艺、“游”非遗线路四个方面的非遗促消费系列活动。浙江还推出16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串联长兴紫笋茶制作工坊、安吉竹编体验馆等40余个省级非遗体验点。

  

“非遗焕新购物月”活动期间,各地将在A级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举办相关活动,推动非遗进景区、进街区、进酒店,引导消费者“跟着非遗去旅游”。

  

福建泉州五一假期推出宋风古韵奇妙游,包括多项活动;北京朝阳5月推出“宋韵雅集——751汉文化节”,集合鱼灯表演、古风市集、非遗工作坊等;安徽六安、江苏苏州、云南永平等多地也将举办采茶体验活动,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当汉服打卡非遗馆、宋代点茶、戏曲版茶歌成为游客的“春日限定”,传统节日习俗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新仪式感,“非遗+旅游”的发展模式逐步成为地方提升吸引力的新动力。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