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自然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评价(山东省林地碳计量模型研建)项目推进会暨野外调查技术现场培训会在滨州国有沙窝林场举办。据介绍,今年全省碳汇调查主要以刺槐、白蜡两种乔木树种为主,范围覆盖全省,野外调查时间集中在生物量最大的6月底到9月初。
7月18日至19日,2025海南蓝碳论坛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举办。该论坛由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主办,聚焦“新蓝碳、新机遇、新挑战”主题,汇聚来自国内和挪威、巴西、印度尼西亚、比利时、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共同探讨蓝碳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持续推进蓝碳国际交流与务实合作。
近日,安徽省首批湿地碳票在蚌埠成功发行。发行仪式上共颁发湿地碳票2张,碳票持有者为怀远县四方湖和龙子湖区龙子湖,并分别获得银行质押贷款1500万元、1000万元。
7月18日,由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主办的2025海南蓝碳论坛在海南陵水开幕。本届论坛为期两天,聚焦“新蓝碳、新机遇、新挑战”主题,汇聚来自国内和挪威、巴西、印度尼西亚、比利时、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共同探讨蓝碳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持续推进蓝碳国际交流与务实合作。
碳汇资源的巨大价值,不仅在于其生态贡献,更在于其可测量、可交易、可资本化的潜力。呼伦贝尔市深挖这一潜力,在打通碳汇资源融资通道上实现关键突破。
7月15日,镇安县林能科技生态防护造林碳汇项目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挂网公示。这标志着商洛市首个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林业碳汇项目进入关键阶段,是继榆林市榆阳国资碳汇造林项目后,陕西省第二个公示的同类项目。
在今年7月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被明确提出。在业内看来,这是我国“双碳”目标从陆地系统延伸至海洋空间的重要标志。在实现准确、可核查、可报告的海洋碳汇核算上,目前还有哪些挑战?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海洋碳汇核算方法学体系?让“海洋碳汇核算”从探索走向应用需要哪些具体行动?
海洋碳汇主要由海岸带生态系统碳汇、渔业碳汇和微生物碳汇等组成,其中以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为主体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是最主要的部分。开展海洋碳汇核算是评估海洋碳汇能力与潜力的基础,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海洋碳循环过程和机理,推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同时有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国开展海洋碳汇交易、建设海洋强国、提高国际影响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7月10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与北京绿色交易所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正式揭牌成立全市首家“生态检察碳汇修复基地”。此举标志着司法实践与环境权益交易迈入协同发力、共促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的新阶段。
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10日消息称,由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木林森育苗造林有限公司开发的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防护林造林碳汇CCER项目,通过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公示,登陆全国碳市场。内蒙古林草局称,自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以来,该平台公示的林业碳汇项目全国仅41个,内蒙古12个盟市仅3个,兴安盟这一项目能够成功入选,体现了其在碳汇开发领域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