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重点要闻 >  正文

中欧携手深化环境与气候合作 提振全球信心

来源:中国环境 时间:2021-10-31 18:40:03

字号

日前,第二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通过视频形式举行,双方共同发布《第二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联合新闻公报》(以下简称《联合新闻公报》)。这次对话的成功举行和《联合新闻公报》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

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不断深化

2020年9月,中德欧领导人视频会晤决定建立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为中欧环境合作增添了新动力。

2020年12月,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加快绿色发展,用好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相互支持中欧举办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自然保护国际会议。建立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副总理级机制,是双方环境与气候合作重要性不断提升的充分体现。

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最早纳入双方政府合作的领域之一,已形成机制化、跨领域、多元化的合作。

双方以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中欧部长级气候变化对话等机制为主要平台,在污染治理、绿色增长、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领域,以及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框架下开展了务实交流与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目前,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已举办8次,合作成果为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今年2月,韩正副总理通过视频方式同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蒂默曼斯举行首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标志着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由部级层面上升至副总理级层面,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具有了更高层次的引领。会上双方就中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欧洲绿色新政、中欧气候与生物多样性合作、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9月,韩正副总理再次通过视频方式同蒂默曼斯举行第二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会上,双方就中欧气候政策进展、如何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重申了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将继续作为加强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双边合作行动的重要平台。

中方提出双方应当充分利用高层对话平台,进一步落实双方领导人共识,推动绿色合作不断深化,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欧方表示愿与中方不断加强在环境与气候领域的对话协调,共同为COP26会议做贡献。

高层对话机制具有频次高、议题广、成果丰、反响积极的特点

自2020年9月以来,双方不断加强沟通协调,推动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不断深化。总体而言,该机制呈现频次高、议题广、成果丰、反响积极等特点。

频次高。中欧双方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内召开两次环境与气候领域的高层对话,这在我国的环境与气候国际合作中并不多见,充分体现了双方在环境与气候问题上加强对话和合作的强烈决心。

议题广。两次高层对话都将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主要议题。除COP26会议和COP15会议外,第二次高层对话还讨论了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涉及的多个方面内容。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双方还就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达国家气候资金承诺、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碳市场、减缓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等进行了交流。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双方讨论了森林资源保护、可持续供应链等内容。此外,双方就如何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成果丰。第二次高层对话会后,双方发布成果文件《联合新闻公报》,全文近2000字,达成13项合作共识。

双方突出了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合作意愿,同意将继续并扩展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化学品管理、气候立法、节能和提高能效、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金融、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及氢能等方面的合作。双方同意按目前的安排继续开展至少每年一次的常规对话。

反响积极。《联合新闻公报》一经发布,就得到国内外媒体的积极响应。《中国日报》报道,“新闻公报重申双方承诺在气候行动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并承诺共同努力推动建立一个兼具雄心、现实和平衡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一公报是COP15召开之际发布的,是第二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的成果。”

英国快讯网站报道,“中欧就加强环境合作达成共识。鉴于此前中欧关系紧张,本次对话达成共识令人意外。”美国《国际日报》报道,“此次高层对话作为加强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双边合作的重要平台,以COP15和COP26为契机,讨论了全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各个方面,达成了富有建设性的13条共识。”

中欧深化环境与气候合作,提振全球信心

中欧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携手深化环境与气候合作,不仅有助于中欧关系发展,丰富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还有助于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具有全球意义。

第二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的成功举行恰逢其时,为COP15和COP26的成功举办提振了信心。当前,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推进世界经济复苏正处于关键时期,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叠加,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越来越多。中欧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迎难而上,在COP15和COP26召开之际,共商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为全球其他国家提供了信心。

《联合新闻公报》的发布,是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的阶段性成果,彰显了中欧双方的责任担当。从公报的发布时间和效果上看,中欧在COP15和COP26会议之前发布成果文件,进一步向世界释放出中欧在环境与气候问题上团结合作的积极信号,双方致力于在全球重要环境议程上发挥领导作用。

欧洲环保协会(Client Earth)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对公报的发布表示赞赏,他表示,“这是自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于2019年11月发表联合声明以来,中欧领导人就环境问题发表的最重要的联合声明;在当今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下,公报本身就是一项重要成就;公报再次确认了中欧之间积极的环境合作关系,在全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危机的背景下,这是至关重要的。”

中欧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达成的共识为全球气候治理增添了动力。当前,气候变化给全球带来的极端天气、自然灾害频繁出现,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球各大经济体的政治议题,如何推动《巴黎协定》的有效实施成为全球的焦点。第二次高层对话上,双方交流了气候政策进展,突出双方致力于发挥气候行动领导作用,谈及欧方的“减排55%”一揽子计划方案和我国将要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双方决心致力于共同努力,与其他缔约方一道,加强《巴黎协定》的有效实施,推动COP26会议取得成功,并在减缓、适应和融资方面推进全球气候雄心。

中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合作共识得到进一步扩展,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贡献力量。双方同意中欧应发挥表率作用,保护、保存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同意共同努力,推动COP15会议通过一个兼具雄心、现实和平衡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国和欧盟将加强合作,共同确保在昆明举行的COP15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COP15的东道国,我国近些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第二次对话会上与欧方达成的共识进一步凸显了我国要继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的决心。

中欧双方还同意加强在森林资源保护及可持续管理、可持续供应链、打击木材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领域的合作,以支持减少全球的毁林,未来双方将致力于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推动自然走上复苏之路。

未来,中欧双方可充分利用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平台,巩固好中欧合作的积极势头,进一步加强政策沟通协调,深入挖掘合作潜力,推动环境与气候合作成为中欧合作的重要支柱,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为应对全球环境与气候挑战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