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7月,全国碳市场碳价小幅波动,处于72元/吨至75元/吨之间。全国碳市场运行满四周年。三部门发文开展零碳园区建设工作。
地方碳市场中,广东碳市场履约工作已结束。7月广东碳市场成交量及成交金额较6月大幅增加,且显著高于其他碳市场。
7月欧盟碳价较6月小幅下跌,月内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走势。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扩大产能投资计划(CIS)。
正文
全国碳市场:碳价小幅波动,处于72~75元/吨之间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运行4年(截至2025年7月16日),不仅使企业逐渐增强“配额分配—市场交易—清缴履约”的碳交易意识,还在政策法规、交易规模、覆盖范围以及减排效果等方面实现了显著突破。
首先,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从2020年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到2024年5月1日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再加上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技术规范等文件,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其次,交易规模持续提升。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72.98元/吨,较上线首日开盘价48.00元/吨上涨52%。截至2025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74亿吨,累计成交额463.26亿元。
再次,覆盖范围接连扩大。3月20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重点行业纳入管理,温室气体管控范围也从单一的二氧化碳扩展至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
另外,减排效果逐步显现。据统计,2023年全国火电碳排放强度(单位火力发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18年下降2.38%,全国电力碳排放强度(单位发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18年下降8.78%。
经过四年的稳步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逐渐发展为推动温室气体减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
7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成交量及成交额较6月小幅下降,分别降低32.29%和31.21%。月内,CEA价格在72元/吨至75元/吨之间上下波动,这表明市场参与方对配额价格走势仍保持审慎态度。
具体交易数据如下:7月CEA总成交量1166.42万吨,总成交额8.55亿元。挂牌协议交易月成交量563.98万吨,月成交额4.18亿元。大宗协议交易月成交量589.45万吨,月成交额4.27亿元。单向竞价成交量13.00万吨,成交额977.15万元。7月CEA最高价74.78元/吨,最低价72.19元/吨,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较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下跌3.39%。截至7月31日,自开市以来CEA累计成交量6.81亿吨,累计成交额467.84亿元。
7月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总成交量26.65万吨,总成交额2306.25万元,成交均价86.53元/吨。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成交均价78.00元/吨,较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成交均价88.50元/吨下跌2.23%。截至7月31日,自开市以来CCER累计成交量246.03万吨,累计成交额2.08亿元。
三部门发文开展零碳园区建设工作。7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提出8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强化园区资源节约集约、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提升园区能碳管理能力、支持园区加强改革创新八项重点任务,并首次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申报工作。
国家发改委明确将碳排放评价纳入节能审查。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首次明确开展项目节能审查的同时需开展碳排放水平评价,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地方碳市场:广东碳市场履约工作已结束,重庆、福建公开征求碳配额分配实施方案意见
7月,地方碳市场中,上海、天津和福建碳市场成交量均低于1万吨。广东碳市场7月成交量(123.33万吨)及成交金额(4390.82万元)较6月大幅增加,且显著高于其他碳市场。这主要是由于广东省2024年度履约截止日(2025年7月20日)临近,促使控排企业集中交易。为满足市场激增的交易需求,广东碳市场特别增加了4个周末交易日。
重庆市碳配额分配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7月7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组织起草了《2024年度重庆市重点企业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时间为2025年7月7日至16日。
福建省碳配额分配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7月24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编制发布《福建省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时间为2025年7月23日至30日。
7月国内各省市出台了一些低碳相关政策,具体如下:
01.北京碳市场
7月北京碳市场碳排放配额(BEA)成交量15268吨,成交额169.92万元,成交均价111.29元/吨。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成交均价100.00元/吨,较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成交均价115.63元/吨下跌3.75%。截至7月31日,自开市以来BEA累计成交量5786.36万吨(公开交易2091.55万吨,协议转让3694.82万吨),累计成交额31.27亿元。
02.上海碳市场
7月上海碳市场碳排放配额(SHEA)挂牌交易成交量4410吨,成交额26.73万元,成交均价60.62元/吨。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成交均价62.00元/吨,较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成交均价74.02元/吨下跌16.24%。截至7月31日,自开市以来SHEA累计成交量5656.69万吨(挂牌交易2533.18万吨,协议转让3123.51万吨),累计成交额18.34亿元。
03.广东碳市场
7月广东碳市场碳排放配额(GDEA)成交量123.33万吨,成交额4390.82万元。期间,最高价38.50元/吨,最低价30.80元/吨,成交均价35.59元/吨。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33.04元/吨,较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37.96元/吨下跌12.96%。截至7月31日,自开市以来GDEA累计成交量2.32亿吨,累计成交额67.40亿元。
04.深圳碳市场
7月深圳碳市场碳排放配额(SZEA)交易成交量33.80万吨,成交额1616.00万元,最高价52.80元/吨,最低价43.80元/吨,成交均价47.82元/吨。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48.00元/吨,较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43.91元/吨上涨9.31%。截至7月31日,自开市以来SZEA累计成交量7881.12万吨,累计成交额21.26亿元。
05.湖北碳市场
7月湖北碳市场碳排放配额(HBEA)交易成交量29299吨,成交额114.28万元。期间,最高价42.95元/吨,最低价38.00元/吨,成交均价39.00元/吨。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40.84元/吨,较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41.00元/吨下跌0.39%。截至7月31日,自开市以来HBEA(不包括逆回购和还碳)累计成交量4.18亿吨,累计成交额103.31亿元。
06.天津碳市场
7月天津碳市场碳排放配额(TJEA)协议交易月成交量176吨,月成交额7040元。7月无竞价交易发生。截至7月31日,自开市以来TJEA累计成交量4563.17万吨,累计成交额11.69亿元。
07.重庆碳市场
7月重庆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QEA)成交申报交易成交量10万吨,成交金额325万元。6月无定价申报交易发生。
08.福建碳市场
7月福建碳市场碳排放配额(FJEA)成交量93吨,成交额2293.85元。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32.58元/吨,较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24.80元/吨上涨31.37%。
国际市场:欧盟碳价小幅下降,澳大利亚扩大产能投资计划
7月欧盟碳排放配额(EUA)价格较6月小幅下跌,月内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走势。
7月EUA现货成交量96.20万吨,结算价最低68.43欧元/吨,最高72.39欧元/吨;期货成交量5.88亿吨,结算价最低68.45欧元/吨,最高72.48欧元/吨。
澳大利亚扩大产能投资计划。7月30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大幅扩大产能投资计划(CIS),目标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和储能产能从32吉瓦提升至40吉瓦。该计划旨在降低清洁能源投资风险,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82%的目标。
——
文 | 刘慧雯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 | 第一财经研究院 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