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朝阳区城管委获悉,自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朝阳区全面统筹规划、全域综合治理、全链条推进再生资源回收,探索可回收物管理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区月均可回收物回收量达5.5万吨,今年一季度,回收利用率达到了47.99%。
朝阳区在居住小区(村)内各个桶站增设可回收物投放容器,采用“固定+流动”的方式因地制宜设置1000余个可回收物交投点;为满足可回收物和大件垃圾中转、暂存要求,在全区设置8处可回收物中转站、1座大件垃圾处置中心。在高安屯设置1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并在朝阳区东南方向黑庄户规划建设1座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由此形成“便捷交投、分类收运、规范分拣”的闭环回收管理体系,实现了源头分类到末端分拣转运的良性循环。目前,朝阳区月均可回收物回收量达5.5万吨,今年一季度,回收利用率更是达到了47.99%,逐步构建起规范高效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2025年,朝阳区将完善300个居住小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目前,已在全市率先试点智能回收机回收模式,通过投放可回收物获得现金和红包奖励的方式,激发居民积极性。截至5月10日,朝阳区共投放智能回收机133台,回收总重量达408吨,居民已提现金额18.68万元。
2024年11月,朝阳区启动“新风‘朝’可回收物集中投放日活动”,旨在让可回收物交投成为垃圾分类的新热点和新时尚。同时借助“新风‘朝’”品牌实现规模效应,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目前,六期活动累计吸引近4.7万人次参与,可回收物回收量约250吨。
此外,朝阳区还在全区43个街乡同步开展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工作。参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平均费用170元/吨的标准进行补贴,激发居民和企业参与低值可回收物回收的热情。针对流动回收车管理不规范问题,全面梳理流动回收车辆台账,分类别开展专项整治,推动辖区内规范点位开展备案,清退不规范点位。同时,通过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逐步规范再生资源经营企业运行。
未来,朝阳区将探索更多可持续回收模式,致力于实现垃圾减量、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发展目标。(记者 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