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公开发布,从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明确了一共155项试点任务。
《工作方案》提出,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的开放,其中对金融领域进行了专项部署。在金融领域,提出包括吸引境外保险公司、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和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基金、认证鉴证机构为绿色项目提供投融资和技术服务;鼓励信用评级机构开展绿色债券的评级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发行绿色债券等。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人民银行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在金融领域出台了一系列引领性开放举措。”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4月21日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其中,在支持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对接国际金融组织和机构,吸引境外保险公司、主权基金、养老基金、ESG基金等机构为绿色项目提供投融资和技术服务。推动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运用,加快完善地方绿色租赁标准建设和应用实施等,鼓励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发布会上,王信还介绍了中国人民银行在加强绿色金融标准互联互通,推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与国际接轨的进展情况。他表示,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绿色金融标准制定、落地使用和国际合作,积极与国际标准对接。这对于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发展,更好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发布了6项绿色金融标准,其中一项是国家标准,5项是行业标准,另外有19项标准正在研制,支持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规范发展,绿色金融标准不断健全。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不断强化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标准制定,优化绿色金融政策工具箱,更好促进绿色低碳相关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发展,持续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王信表示。
除此之外,当前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GT)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024年11月,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欧盟和新加坡共同发布了《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M-CGT)。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共同分类目录比较有兴趣,也在积极探讨进一步扩大《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的可行性。同时,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编制本地可持续金融目录提供参考,进一步便利跨境资本向绿色低碳领域流动。
“在当前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是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实际行动。”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表示。(吕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