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智库观点 >  正文

【资政建言No.21】于法稳、秦国伟:加快发展林业碳汇、做大做强森林碳库的对策建议

来源:生态中国网 时间:2023-07-07 17:14:33

字号

加快发展林业碳汇、做大做强森林碳库的对策建议1.jpg

加快发展林业碳汇、做大做强森林碳库的对策建议2.jpg



以下为《加快发展林业碳汇、做大做强森林碳库的对策建议》文字版全文:


加快发展林业碳汇、做大做强森林碳库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森林是碳库”“巩固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92亿吨,每年平均增加量都在2亿吨以上,折合碳汇量为7~8亿吨。由此表明,发展林业碳汇,做大做强森林碳库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压舱石”,将会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发展林业碳汇,是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有助于激发林草资源保护的内生动力,实现林草资源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转变,实现碳中和目标进程中仍然需要相当大的碳排放空间。那么,发展林业碳汇,既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转型发展,也有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为经济发展留足“碳”空间。我国森林资源丰富,碳储量、碳汇量大。截至目前,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7954.28万公顷,还有宜林地4997.79万公顷可供利用,占林地面积的15.44%,发展林业碳汇的潜力巨大。


发展林业碳汇存在的瓶颈


1.顶层设计尚不健全,林业碳汇进展缓慢。一是碳汇交易平台基础较弱。我国碳汇交易市场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且目前基于林业碳汇项目的碳交易市场主要以自愿交易为主,碳汇交易的有效需求不足。同时,由于林业碳汇项目的周期长,短期内难以实现明显的经济效益,再加上项目实施的复杂性,以及生态效益外部性等特征,项目的可持续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二是配套服务不足,尚未建立完整的风险防范机制。在交易市场还不完善的背景下,由于政府的配套服务不足,碳汇造林项目实施中面临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实施碳汇造林项目时,政府层面所采取的有关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对企业还缺乏足够的激励,企业自然不愿承担此风险,从而导致了碳汇造林项目推进迟缓。三是相关政策和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当前,有关林业碳汇的制度规范及法律法规层级较低,而且还不健全,林业碳汇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林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最后的收益权,缺乏明确合理的分配制度,容易导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产生矛盾,从而影响碳汇造林项目的实施。


2.缺乏碳汇造林技术人才,碳汇计量检测方法尚未统一。一是缺乏成熟的碳汇理论与技术作为指导。碳汇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部分林业领域的工作者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术,特别是对实施碳汇造林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站位还不高。二是缺乏碳汇造林项目的领军人才。在实践层面,目前我国还只有少数单位和学者开展了碳汇造林理论的研究及技术的研发,但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碳汇专业人才队伍和工程队伍,对碳汇造林项目的实施还难以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三是尚未建立统一的碳汇计量检测体系。由于碳汇造林项目刚刚兴起,既缺乏规范、适宜的测量方法,也缺乏统一的、认可度高的检测标准。在碳汇造林检测实践中所采用的测量方法,由于其适用性和精准性不是很高,导致结果的偏差及可信度下降。


3.森林储量和质量有待提升,碳汇森林的培育能力较弱。一是森林蓄积量不够,生态基础较弱。目前,我国森林的单位面积积蓄量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不强,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森林的抚育经营,一些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基础仍然较为薄弱。二是发展林业资源力度不够,林业管理责任不实。尽管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处于世界前列,但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依然较少。同时,森林资源过度采伐或者占用、破坏等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森林资源更新速度较慢,人工森林蓄积量锐减。再加之林业管理人员管控力度不够,缺乏科学有效的管护措施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更加剧了林业资源的采育失衡。三是病虫害防治办法落后,后期管护不到位。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还依然依靠化学农药的使用,绿色防控技术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加剧了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污染,导致系统内恶性循环的形成,从而影响林业碳汇功能的发挥。在造林管护方面,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管护方法陈旧的问题,难以适应新发展阶段造林工作的需要,造林的成活率低,不能有效发挥真正的碳汇作用。


发展林业碳汇的对策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林业碳汇的制度体系。一是完善林业碳汇配套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专门立法,在应对气候变化法中明确规定碳汇的相关内容,出台保护和发展林业碳汇条例或部门规章,弥补林业碳汇领域的法律法规空白。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渠道。拓宽资金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林草生态建设和碳汇发展领域,调动各方面发展林业碳汇的积极性,扩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资金结构,为发展林业碳汇项目提供资金保障。三是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平台建设。建设国家层面的碳汇交易平台,积极纳入林业碳汇,增加林业碳汇交易指标,构建企业提前储存碳信用平台,鼓励企业“未雨绸缪”,自愿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捐资造林增汇,获取二氧化碳减排信用指标,为未来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同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碳汇交易市场运作规则,建立碳汇评估机构和交易机构,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统筹国际国内林业碳汇交易。


2.加强碳汇造林技术及人才培养,构建完善统一的碳汇计量检测体系。一是强化碳汇林业的科技支撑。加大林业碳汇科技投入,在提升林业碳汇科技水平、提高林业碳汇技术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引进发达国家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成果。加强林业碳汇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筛选适地适树的优良树种或经营措施,提高碳汇林的生产力和固碳能力。二是打造基层林长“带头人”。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以压实林长职责,科学确定林长责任区域,明确考核目标,构建全域林业资源网络化、精细化管理体系;打造一批“护绿、增绿、管绿、活绿、用绿”的基层林长“带头人”。三是构建统一的碳汇计量检测体系。加快建立林业碳汇计量检测点,有效摸清全国林业碳汇家底。进一步探索“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加快开展林业固碳能力调查检测、温室气体排放林业指标基础统计、森林增长及其固碳增汇能力评估工作;建立林业碳汇项目储备库,积极参与国家碳汇市场交易。


3.聚焦重点任务,提升林业碳汇能力。一是积极组织培育碳汇森林。以建设碳汇森林为新抓手,细化贷款贴息、税收优惠、反向激励等政策,用活林业抵押贷款担保基金,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建设。加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度,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用活经营权。通过“三权”分置,为新一轮林场制改革赋能,引导林农多种碳汇林,既“卖树木”又“卖碳汇”。二是深入推进林长制,聚集力量推进林业发展。完善林业管理机制,落实好管理责任主体,构建林业管理责任体系网络,将林业管理具体到人及区域,林业管理者要逐级签订责任书,落实好林业管理责任制,将碳汇森林行动纳入新一轮林长制改革考核内容,以考核推动落实。三是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成效。将“数字+管理”思维引入林长制实际应用中,将责任体系、资源管护、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等所有数据全部建档入网,实行森林资源“精准化”管理,有效发挥和显现出“数字化管理”的统计、监控、预警、信息、反馈、巡护、防护、测绘、分析、研判、处置和服务等辅助作用,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工作数据“一网相连”、工作流程“一贯到底”、“管护效果”一览无余。


————————————————


作者简介:


于法稳(1969.7- ),管理学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态智库专家。主要研究方向:生态经济理论与方法、生态管理等。


秦国伟(1986.6- ),管理学博士,安徽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特聘教授、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生态经济。


编辑:孙铭雨    校对:刘基伟、孙咏


(《资政建言》征稿启事网址:http://www.eco.gov.cn/news_info/61676.html )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