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抓好主题教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青少年思政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文字版全文:
抓好主题教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青少年思政教育的价值及路径
2023年4月3日在北京成功召开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扎实抓好主题教育,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绿色纲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素,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青少年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和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中坚力量,抓好青少年的主题教育,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入行,发挥青少年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优势是题中之义。
现阶段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教育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新时代新政策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扎实抓好主题教育,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融入青少年思政教育,目前还面临着程度不深、渠道不广、效果不实等困境,我们需要用心领会其重要价值,进一步探索其优化路径,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青少年的火热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青少年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其主要方面来讲,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即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包含的一系列具有时代性、启蒙性、科学性、实践性的重大思想观点,有着深刻的价值意蕴。
一是彰显了伟大的时代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了深邃历史观,涵括了绿色发展观,更有着共赢全球观,既立足于我国的现实生态环境国情,又着眼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接续发展,更是对全人类未来如何发展的深刻解答。当前,有思路、有方法地引导青少年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与民族福祉和人类未来息息相关,及时回应了时代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二是体现了绿色的启蒙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发展新阶段和人民新期待,深刻体现了生态为民、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等理念。浇树要浇根,育人先育魂。青少年作为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学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栽培。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有机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利于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用真、善、美启蒙和涵养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领青少年自觉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三是蕴藏了深邃的科学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最高成果,使其成为博大精深、系统完整、内涵丰富的科学体系。大中小学的思政教育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天然使命,深入融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可以让青少年全面系统地理解他们与文明盛衰兴废、人民福祉安康、国家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而引导青少年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紧跟时代,培育科学的生态文明观。
四是包涵了丰富的实践价值。社会的进步赋予青少年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善于、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同时学校还须进一步为他们的生态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赋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于解决现阶段人民群众最在意的生态环境危机,以环环相扣的制度体系为桥梁,最终在具体实践上落地生根。这一思想生动地充当着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实践指南,通过具体行动春风化雨般引导青少年立生态道德之基、正生态道德之本、塑生态道德之魂,自觉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为我国生态治理现代化作贡献。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青少年思政教育的实现理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不划阶段、不分环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这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青少年思政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一是推动课程有机融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机融入思政课程至关重要。大中小学要积极发挥生态文明思政课程主渠道的作用,并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相关内容融入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和教学体系中。同时,从整体上统筹不同学段的共性与特点,稳步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进”力度,构建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特色鲜明的大中小学生态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因式融入”青少年的血液中。
二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做好“经师”,要精通专业知识;成为“人师”,要涵养良好德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吃透教材,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紧密关注时政热点、精选教学地点、找准教学着力点。大中小学要坚持“引进来”,鼓励“走出去”,邀请专家学者走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参加学术交流、集体备课,做到政治坚定、理论扎实、精于应用、善于分享。基于各学段特点,盘活和整合学科教学资源,打造多学科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生态文明思政教师队伍。
三是拓宽学习平台矩阵。网络平台在当下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阵地,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拓宽青少年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广度。一方面,基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关注点,开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的网络课程,形成线上线下立体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开发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网络平台。通过图片、音频、视频、漫画等形式丰富网络平台的生态文明信息,多角度、立体化、全方位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精髓和最新内容,将其融入到大中小学校园的全媒体工作矩阵建设。
四是夯实开拓实践场域。“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探察社会发展需求与青少年个人生态精神成长需要的共振点,使青少年在行中学、在学中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生动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题教育,利用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节日宣传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强化青少年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同时,开拓校外实践场域,深化校企合作,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组织青少年在寒暑假到企业生产一线参观体验,分学段开展生态环境的实地调研,强化青少年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担当,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
作者:
郭潇蔓(1994.10-),经济学博士,四川大学研究生工作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四川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科学家精神融入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2YB0601)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孙铭雨
(《资政建言》征稿启事网址:http://www.eco.gov.cn/news_info/616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