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智库观点 >  正文

【资政建言No.9】王璟:将资源型地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基本考虑

来源:生态中国网 时间:2023-03-27 15:34:56

字号

将资源型地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基本考虑1.jpg

将资源型地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基本考虑2.jpg


以下为《将资源型地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基本考虑》文字版全文:



将资源型地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基本考虑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山西等资源型地区在生态文明实践上,做了大量有益探索。推动资源型地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试验区,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是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受经济发展方式和路径的约束,资源型地区长期以来依靠资源开发获取发展资本、推动工业化发展。从实际情况看,多数地区经济发展受资源产品价格波动影响明显,价格上升时资源型经济路径依赖增强、转型意愿不强,价格下降时转型动力不足,最终导致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滞后。加之长期以来能源、资源过量采掘,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动力、潜力严重不足。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是资源型地区摆脱“资源诅咒”的现实路径。


资源型地区逐步形成强化生态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为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打下坚实思想基础。资源型地区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方面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验模式,为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提供了实践基础。资源型地区往往拥有转型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比如,国家已经出台《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等。


资源型地区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基本考虑


基本思路: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新发展理念,优化顶层设计,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规划引领,推进环境保护、生态修复项目建设,依托大保护、推进大利用、实现大发展,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传统产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绿色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水平,大力培育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动能和方式,实施“双碳”行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基本路径:


一是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生态治理水平。在贵州等省(区、市)实践基础上,支持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核算体系,实施经济发展与生态产品总值“双考核”。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交易体系,推行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探索开展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和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路径。探索国有林场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创新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创新林地基准价使用机制,实施“林票制”改革,创新林业提质增效机制,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健全跨区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拓宽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渠道。


二是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探索资源型地区碳减排模式。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碳达峰碳中和制度体系。开展能耗双控行动,施行能效“领跑者”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开展重点行业节能改造行动。深化能源革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煤炭绿色开采、清洁利用能力,实施火电灵活性和低碳改造,构建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火电为主体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水平,建设能源互联网,推动综合能源服务转型。提高电力消费占比,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建设清洁低碳能源重大科技平台,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三是深入推动生态保护,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强化资源约束,优化“三生”空间布局。创新黄土高原等生态系统保护利用模式,建立健全用途管制规则,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建立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跨区域、全流域生态修复。强化水资源保护,促进集约节约利用。实施生态修复重点工程,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范围,提升蓄水保土能力,防治水土流失。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四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丰富美丽中国模式。推动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开展散煤清洁替代,优化清洁取暖路径。优化运输结构,提升高速公路智能化水平,发展无人驾驶,拓展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在货运领域的应用,建设绿色运输网络。开展城市降尘整治,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设公园城市。突出重点水系,深化水污染防治,拓展“一泓清水入黄河”模式。治理固体废弃物污染,推进再制造生产。


五是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打通“两山”理论转化通道。统筹资源型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当资源型产业出现发展机遇时,加大力度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耦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加快落后产能退出,提高先进产能占比,支持资源型企业通过控股、参股、项目合作等方式,发展先进制造业,用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空间换取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时间。统筹发展特色生态产业,推进绿色经济体系建设,完善绿色经济标准体系。发展先进制造业,壮大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农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依托文物、文化、文旅,延续历史文脉,提升旅游业发展能级。依托生态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依托清洁空气和水资源,发展信息技术等对环境要求高的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六是培育绿色文化风尚,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政府部门加大绿色采购力度。推进餐饮、住宿行业绿色发展,倡导简约适度生活方式。完善绿色公共交通体系,提高纯电动公交车、出租车占有比率,完善自行车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绿色通勤需求。创新“新能源+电动汽车”协同互动模式,完善电动汽车配套设施。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应用,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节水节电节能生活方式。在学校、社区、商圈等开展绿色宣传教育,举行低碳节能系列活动。


————————————————


作者:王璟(1980.12-),MBA,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生态文明。


编辑:刘基伟


(《资政建言》征稿启事网址:http://www.eco.gov.cn/news_info/61676.html )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