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固废 >  正文

上海发布“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2030年实现全域固废近零填埋

来源:中国环境 时间:2023-02-24 17:16:18

字号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城市发展与固废管理,加快推进固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案提出具体目标,到2025年,全市固废产生强度稳步下降,资源化利用体系显著优化,无害化处置能力持续夯实,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数字化全面赋能固废全域治理,“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统筹协调、高效安全的固废治理体系。到2025年,静安区、长宁区、宝山区、嘉定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基本建成“无废城市”,其他各区完成相应的“无废城市”建设任务开展重点园区、行业企业“无废”示范,全市实现原生生活垃圾、城镇污水广污泥零填埋。到2030年,全市固废资源化利用充分,实现固废近零填埋,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稳居全国前列。

8.jpg

深入推进五大类固废治理

方案提出从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建筑垃圾、危废医废和农业废弃物五大类固体废弃物治理着手,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在生活垃圾领域,方案提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到2025年,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和全程分类收运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95%、45%以上,垃圾分类工作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全面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到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焚烧能力稳定在2.8万吨/日、湿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1万吨/日。

在工业固废领域,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量实现零增长、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5%.

在建筑垃圾领域,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拆房和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达到1420万吨/年,资源化处理率达到75%左右; 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3%左右。

在危废医废领域,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将生活垃圾焚烧二次污染物填埋率控制在2%以下.

在农业废弃物领域,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左右,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全覆盖。同时,针对市政污泥,方案提出,妥善处理处置污泥。推进燃煤电厂和垃圾焚烧厂污泥掺烧,到2025年,实现全市污水厂污泥零填埋,新建一批沟污泥处理设施,新增处理能力共计约10.5万吨/年。开展疏浚底泥的全过程、全覆盖跟踪监管,严格规范河道疏浚底泥消纳处置。

促进形成集约高效联动的治理方式

实现“无废城市”建设目标,需要具备协同高效的固废监管方式和完备的利用处置能力。

在加强固废监管方面,方案提出两方面重点工作:

一方面是推进固废智慧协同监管。形成固废污染“高效处置一件事”,实现固废领域“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加强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应用,提升固废污染环境防治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另一方面是加强长三角区域固废联防联治。完善区域固废利用处置设施白名单机制,加大区域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协同力度,全面实施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电子联单制度,推进危险废物跨省转移信息实时共享,探索建立长三角工程渣土消纳共享机制,有序、规范推进工程渣土跨区域消纳。

在提升利用处置能力方面,方案围绕三个方面进行部署:

首先是推动设施布局节约集约。在中心城区加强各类固废的集中中转体系建设,推进全市各类固废利用、处置设施园区化集聚布局,实现各类设施统筹谋划、共享共用。

同时是推动多源固废协同利用处置。培育固废分类回收与粗加工平台型企业,落实燃煤电厂、生活垃圾焚烧机构协同处置市政污泥、工业固废、建筑垃圾残渣等,探索钢铁、电力等工业炉窑的固废协同利用处置。

此外是推动设施水平持续提质增效。动态遴选发布上海市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发展名单。研究开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绩效评估。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扶持政策,修订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材产品应用标准。

探索建立多维度支撑体系

“无废城市”由无数个“无废细胞”组合而成。方案聚焦统筹推动“无废细胞”建设提出具体措施,要求突出重点行业企业引领示范。2023年底前,宝武集团制定“绿色无废城市钢厂”实施方案、上海石化制定“无废企业”实施方案、城投集团制定“无废集团”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制度。依法披露企业环境信息,研究完善固废相关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全市结合绿色创建、低碳创建、美丽街区等行动,研究制定相关“无废细胞”建设指标和评估细则,有序推进“无废细胞”建设,以点带面营造“无废城市”建设浓厚文化氛围。

在此基础上,方案还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用地保障、加强资金保障、强化科技支撑、强化法治保障等六个方面,对保障“无废城市”建设的措施进行明确。

具体而言,市级层面将建立“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评估机制,将“无废城市”建设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成效考核内容。同时将大力推广应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绿色金融工具,持续推进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制定“无废城市”建设地方性法规。各区和相关管委会(以下合称“各区”)层面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及协调机制以落实属地责任,至少要将本区域1%规划产业用地专门用于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企业。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