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论坛 >  正文

2025中国气候与自然行动日论坛在北京举行

来源:中国环境APP 时间:2025-04-14 11:07:45

字号

4月9日,由世界经济论坛主办的2025中国气候与自然行动日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引领气候·自然·能源新经济”为主题,召集全球政商两界的多位代表,围绕中国绿色转型带来的新增长机遇,特别聚焦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展开探讨,提供了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相互借鉴的机会和平台。


17442821858701976_1600x1067.jpg

各界需共同应对挑战,将危机转化为绿色转型契机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梁锦慧在致辞中谈到,当前全球面临复杂的危机,环境、资源、成本等多方面的挑战相互交织,加剧了经济和社会层面的负面影响。这些危机不仅影响深远,而且彼此关联,使得任何一个危机的后果都可能被放大,并在未来持续。


但危机同时孕育着机遇,在此背景下,她呼吁全球来自商界、政界或社会各界的领导者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挑战,将危机转化为绿色转型契机。


梁锦慧特别提到了技术、创新和金融工具在绿色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她认为,技术不仅是解决当前危机的钥匙,更是未来生产力和能源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她鼓励在金融工具上进行更多创新,以支持绿色项目的融资和发展。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在主旨演讲中进一步阐述了绿色转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他强调,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已进入关键时期,气候与环境危机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已取得历史性成就,包括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费占比的稳步下降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等。


“可以说,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也已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重要动力源。仅2024年,我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就帮助其他国家减少了超10亿吨碳排放。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了在气候道义、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方面的‘三赢’,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了新路径。”刘德春说。


绿色低碳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刘德春表示,面对“双碳”目标,我国将以更坚定的信心和更有力的举措,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此,他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举措,包括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进零碳园区建设等,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双轮驱动,推动绿色转型深入实施。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刘世锦则从政策层面探讨政府如何支持绿色转型。他认为,政府在绿色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出台更多有力措施支持低碳绿色产业发展。


AI技术在节能降耗、绿色转型方面蕴藏潜力


在论坛的对话环节,金山云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何海建从技术角度,分享了当下热门的AI和大模型技术在绿色转型中的作用。


据其介绍,当前我们在计算碳排放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于间接排放量的计算,这涉及复杂的供应链,包括智能制造、物联网设备乃至未来的机器人等行业,其中,电池制造技术、工业设备和半导体等领域的碳足迹追溯和计算尤为复杂。随着AI和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看到一条可行路径——通过云技术和AI的结合,我们能够更好地追踪、计算和分析碳足迹。


“云和AI是技术转型的基础。在我们提出的,包含技术底座、中间能力建设和上层应用的三层模型中,云和AI支持是技术底座;中间能力建设包括构建各种绿色指标的模型和算法;上层应用则涉及具体的碳追踪、计算和减排实践。”何海建说,“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加大研发投入来搭建这种三层模型,以实现碳足迹的可追溯和可计算。并且,企业不再仅仅将之视为一项投入,而是希望通过投入建设和运营、变现的结合,来实现双重商业模式路径。”


事实上,AI远远不只是一项技术,我们刚刚迎来一个新的AI时代,它给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变化和重构非常值得期待。比如,过去我国多数经济活动聚集于东部沿海地区,因为我国的消费能力和To C移动互联网流量大部分集中于此,但在今天,蓬勃生长的大模型“六小强”企业包括DeepSeek,已经在西部省份布局。这些地区气候适宜,一年需要开空调的时间只有7天左右,这使企业可以降低60%—70%的用电成本。


据其介绍,在数据处理的CPU时代,电力成本占云计算整个生产成本的比例较低,但随着AI技术的发展,电力成本的占比已上升至20%—30%甚至更高,如何降低AI推理过程中的能耗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今天的科技一方面消耗能源,一方面也在节省能源。在我国,绿电和常规能耗的电费差异显著,这为我们提供了优化能耗的空间。何海建介绍,AI在降低能耗方面潜力巨大,借助先进的AI算法和模型以及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我们可以将算法、数据和能耗三者紧密结合,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和创新思路。


此外,诺和新元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Ester Baiget分享了诺和新元在绿色转型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她表示,尽管全球市场和媒体环境充满噪音和变动性,但诺和新元始终坚定不移地朝着绿色转型的目标前进。她认为,企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主体,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共享创新成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气候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佳通集团副主席Cherie Nursalim强调了企业在绿色转型中的责任与担当。她认为,企业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创新能力,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她介绍,佳通集团不仅关注自身的排放可持续性,还积极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绿色转型,与多方合作,共同制定量化测量和成本测量的方法论,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并推出零碳计划,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合作共享,推动整个供应链绿色升级。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