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生态专题 >  正文

全国首单公开的海草床碳汇交易在穗落地,蓝碳核算方法学扩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4-06-20 10:22:08

字号

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广州交易集团处获悉,广西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海草床修复项目(简称“项目”)碳汇产品已在广州交易集团旗下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广州碳交中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落地,现已完成意向签约。


广州交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是全国首单公开的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产品,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保护区”)内退塘还草、海草植被种植和海草床管护等海草床修复活动进行碳汇项目开发,推动蓝碳交易试点。


据介绍,该项目实际修复海草床面积为28.12公顷(421.80亩),在40年计入期(2018年11月30日至2058年11月29日)内,项目活动预估可产生约2420 tCO₂e的净碳汇量,年均净碳汇量约为60 tCO₂e a-1,每公顷年均净碳汇量约为2.15 tCO₂e ha-¹a-¹。


其中,此次完成意向签约认购的碳汇量共计320 tCO₂e,为2018年11月30日至2024年5月31日监测期内产生的净碳汇量,这也是国内首个完成经项目设计、项目监测、项目审定与核证等全流程的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产品。


碳汇交易是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之一,此次项目产生的生态碳汇收益也将为保护区内海草床保护和修复管护工作提供进一步资金支持。


地处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广西合浦拥有华南地区重要的亚热带海草床生态系统,也是白海豚、江豚、海龟、文昌鱼、中国鲎等珍稀濒危海洋动物及多种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近年来,为缓解因人为及自然因素导致的海草床大面积退化问题,保护区已通过建立海草种质资源库、开展海草人工繁育、推进海草移植试种等方法持续推进海草床生态系统修复。其中,2023年保护区生态保育基地即实现扩增繁育海草植株433万余株,并在保护区海草修复试验区内完成海草野外修复50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海草床蓝碳意向认购的成功签约,也是海草床碳汇量核算方法学在中国的首次公开发表,意味着面向全国473万平方千米海域的海洋碳汇计量核算“工具箱”再次迎来扩容。


据悉,此次项目认购的碳汇量根据《海草床生态修复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开发,该碳汇计量监测方法由厦门大学牵头编制,报广东省土地学会生态产品与资源经济专业委员会评审备案后由广州碳交中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简称“平台”)发布。


作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广州于2023年6月正式启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自然资源领域)建设,重点开展以生态系统碳汇产品为代表的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服务,旨在打通生态产品价值的市场化实现渠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广州交易集团处了解到,平台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发布《红树林恢复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设项目碳计量与监测方法》《滨海盐沼生态修复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海草床生态修复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等4类生态产品碳汇计量方法,填补了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3类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计量和监测方法的空白,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2次生态产品交易。


广州交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广州碳交中心将持续开展以海洋碳汇为主的生态系统碳汇市场化交易体系实践,有序承担生态产品开发、备案、登记、流转、注销、信息披露、宣传推广、融资对接等全流程服务。(郑玮)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