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教育 >  正文

提升学校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建设双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来源:中国环境网 时间:2023-02-07 10:04:13

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早在2021年,生态环境部、中宣部、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22年11月,教育部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和校园建设,构建双融入的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学校发展方式和师生生活方式的全面转型。


绿色低碳发展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现状——以北京市为例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工作室开展了相关主题的访谈和调研,结果表现为以下四个维度:


在学生维度,86.28%的学生认为“双碳”知识来源于学校教学,71.96%的学生认为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大量“双碳”知识储备。可见,学校发挥着在青少年中普及“双碳”知识、开展绿色低碳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但是,学生“双碳”知识图谱中存在高知晓率、低准确率现象,绿色低碳行为表现参差不齐、知易行难,表明绿色低碳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


在课程教学维度,绿色低碳如何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尚处于探索期,如果只是简单的“绿色低碳+学科教学”,则既增加教学负担、又难以真正融合,成为面子工程。


在考试与评价维度,近年来,全国和北京市在思政、地理、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的中考和高考试题中融入生态文明思想,表明绿色低碳发展将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等各个环节。根据调研现状,应当研制综合多学科的绿色低碳教育知识图谱,有机融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生态思维模式和绿色低碳发展的综合能力与行为。


在绿色学校建设维度,北京市构建绿色学校质量标准与实践体系,推出名校工程、名师工程、优秀学生社团、绿色科技创新示范校园等系列化品牌项目,到2022年底,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区比例达到60%,绿色学校达标率为70%并向优质化发展。


按照新要求,绿色校园建设难点表现为以下四方面:缺乏校园能源资源改革整体规划、专业运维服务和改造资金;能源资源数据和统计标准分散,亟待整合建立学校碳排放数据库;来自多部门的要求使价值诉求多元化,需加强统筹协调和专业技术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双融入并重,学校工作任务艰巨。绿色学校建设不是简单的校园绿化美化,要在数字化、智慧化升级改造过程中走节能降碳、转型升级的内涵发展之路。


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将学校建成生态文明社会人才孵化培育基地


研制绿色低碳主题跨领域综合性知识图谱,培养学生生态思维模式与综合实践能力。研制绿色低碳主题知识图谱是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科学知识为基础、生态思维模式为建构、综合实践能力为表征的跨领域综合性知识融合与能力培养。以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节约资源、简约生活、保护地球、气候与环境、碳达峰与碳中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为教育主题,科学知识为载体,融合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的学科知识和概念进行梯度化研制,探索科学进阶的培养路径,进行连通式整体化培养。


深入理解融合的价值和路径是学校以及公众关注的焦点、政策落实的核心。研制绿色低碳综合知识图谱需有机整合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概念,使学生以绿色低碳为切入点,获得超越于学科学习的更加全面而深刻的领会和感悟,在这一过程中建立生态思维模式。生态思维模式表现为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培养与运用:以绿色低碳为核心整合多门学科知识与概念,培养系统化思维;将课堂所学与现实问题相关联进行思维的迁移和联想,培养关联式思维;运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对生活中某些奢侈浪费现象秉持批判性思维态度,培养批判式思维;在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态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改变现状的创造性思维……生态思维模式属于高阶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学以致慧、学以致用的能力,启人以智慧、育人以科学,培养生态文明时代新人。改变原有教育认识局限,发挥绿色低碳的引领作用和综合学习优势,培养学生生态思维模式、综合学习能力和绿色生活方式,实现融合的意义与价值。这样的融合思路与做法受到学校普遍认可采纳。


广泛开展绿色低碳教育实践,以节约为宗旨建设绿色学校。以绿色低碳主题宣传教育日为契机,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节水、节电、节粮、垃圾分类、新能源建设、校园绿化美化等教育实践活动,研制绿色低碳精品教材与课程教学系列,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探索“互联网+”绿色低碳教育模式,创建绿色低碳发展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学校示范品牌。学校建立并完善绿色低碳管理工作体系,开展能耗调研,建立校园能耗监测体系。以绿色校园建设智慧化、数字化升级改造为契机、碳排量为统一标准建立数据库,走节能减碳的内涵式发展之路。绿色学校建设突出校长绿色学校文化领导力培育和绿色学校物质与精神文化培育两个重点,以节约为宗旨,育人为目标,创建绿色学校发展的多样化路径与模式,让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校都成为绿色低碳学校。


作者:马莉 王鹏


本文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工作室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